盐城市盐都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我区在上级党政组织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双新”引领,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都”目标,致力富民强区,积极创新思路、创新办法、创新举措,真抓实干,团结奋进,“十二五”开局良好,国民经济呈现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经济总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3.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0%。按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GDP达41185元,增长15.8%。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全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3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6.16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0.48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3.2:54.4:32.4调整为12.3:54.7:33.0,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了0.9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56.4%、36.3%。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9.63亿元,比上年增长48.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92亿元,比上年增长44.3%,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对科技、教育和社会保障等资金保障力度加大。 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初步监测结果显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得分达到98.45分,比2010年提高1.08分。从全面小康指标评价体系四大类构成看: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实现程度分别为99.2%、100%、100%和90.7%。从具体指标看,目前省定全面小康25项指标中我区已有23项达标、2项未达标。未达标指标分别是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目标值92%,实现值87.7%)和森林覆盖率(目标值20%,实现值13.2%)。我区全面小康综合得分和核心指标(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得分全部达到或超过省定指标达标认定标准,预计我区将在2011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二、农林牧渔业 传统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11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14亿元,增长12.8%。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7.3万亩,增长5.9%,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26.4万亩,下降0.1%。粮食总产量63.3万吨,增长0.2%,连续八年保持增长;棉花总产0.3万吨,与上年持平;油料总产1.4万吨,增长0.7%;生猪、家禽饲养量达83.6万头、2140万只;肉类产量6万吨,水产品总量10.0万吨,与上年持平。 现代高效农业彰显特色。现在全区基本形成了蔬菜园艺、规模养殖、特色水产、优质稻米四大主导农业产业。2011年全区高效农业面积3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7.4万亩,高效农业覆盖率提高到45%,设施农业占耕地面积比重近10%。畜禽养殖业呈现规模化、生态化、集约化发展的良好势头,创建省级畜禽规模养殖场49个,部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1个。其中,正大泰和千头种猪场和农牧循环基地单体规模大、设施标准高,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云发20万只蛋禽场禽舍标准结构、养殖规模全市一流;盛丰农牧公司在大纵湖镇新建的百万只肉鸡场,填补了我区大型肉鸡养殖的空白。水产养殖业呈现精品化、标准化、高效化养殖的运行态势,突出“大螃蟹、淡水虾、名优鱼”,进一步调优结构、创新模式,力促池塘、湖泊、提水养殖同步发展。全区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3万亩,其中高效渔业面积11.8万亩,设施化养殖面积1.2万亩。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全区规模农业龙头企业117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持续增长。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471.9亿元,其中,轻、重工业总产值为165.3亿元、306.6亿元;国有、集体、私营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7亿元、0.2亿元、286.7亿元;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2.9亿元、27.7亿元。 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主营收入516.4亿元,增长37.5%;实现利税60.3亿元,增长33.9%,其中利润35亿元,增长43.5%。全区工业按照“四有三聚”、“快增快转”的要求,推进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促进转型升级、提速增效,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秦川机床与华兴集团、中力齿轮与山东时风集团、宏大集团与湖州晶能实现成功重组;中联电气、翔宇疏浚控股实现成功上市,华锐6MW风电机组成功下线。总投资18亿元的陕西秦川机床风电增速机项目和总投资10亿元的江苏六甲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的高性能纤维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进展顺利。在改造提升纺织服装、汽车配件、高精机电、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的同时,推动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崛起、特色产业提速增效规模扩张,三大新兴产业、六个特色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到67%。华锐风电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锐毕利电子成为诺基亚、西门子等跨国公司的一级供货商,神泰高性能纤维项目的建成投产实现了新材料产业零的突破;大冈镇荣膺“中国鞋机城”称号,大纵湖镇成为“中国化纤机械(辅机)产业基地”和江苏涂装设备产业基地,龙冈镇被认定为“中国输变电设备特色产业基地”和“中国变压器之乡”。把发展园区经济作为推进产业集聚的重要抓手,全区形成了华锐风电产业园、通讯电子产业园、新材料产业三大新兴产业园区,齿轮产业、阀门产业、医疗用品产业、制鞋机械产业、输变电产业、化纤机械涂装设备产业六大特色产业园区,全区园区经济已占规模工业总量的65%。 建筑业稳步快速发展。2011年,全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13亿元(含在外施工),增长14.3%,年末从业人数达60850人。承建施工面积1270万平方米,增长9.7%;竣工面积553.3万平方米,增长8.2%。全员劳动生产率18.6万元/人,比去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每人提高八千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2011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7亿元,增长26.0%。其中,工业资产投资107.5亿元,增长24.1%;服务业投资86.5亿元,增长30.6%。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全区总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8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07.5亿元,增长24.1%;第三产业投资86.5亿元,增长30.6%。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33.9亿元,增长30.5%,其中住宅投资30.5亿元,增长17.6%。 五、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 交通建设全面开展。2011年,全区公路里程153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46公里。公路客运量640万人,公路货运量1580万吨,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142.8万吨。农村公路行政村通村率达100%,自然村通达率达98%以上,基本形成了干支相连、纵横交错、规划合理的路网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