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涟水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消费品市场活跃。同乐坊商业街、今世缘商贸城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3个星级酒店正在加紧建设,成功引进大润发等大型连锁超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34亿元,较2010年增长23.2%。分地域看,城镇零售额31.36亿元,增长30.7%;乡村零售额21.97亿元,增长13.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7.27亿元,增长23.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6.07亿元,增长22.5%。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162.16亿元,同比增长25.8%。 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新签三资项目26个,比2010年增加8个;合同利用外资31967万美元,增长59.8%;实际到帐外资21045万美元,增长110.3%;外贸进出口总额20647万美元,增长60.7%;出口总额17523万美元,增长57.9%。 七、财政、金融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36.64亿元,较上年增长62.3%。其中上划中央10.96亿元,增长37.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28亿元,增长89.9%;养老保险收入3.81亿元,增长23.5%。 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财政支出44.91亿元,增长52.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8.55亿元,增长53.9%。在一般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34亿元,增长46.9%;教育支出8.73亿元,增长31.9%;科学技术用支出0.76亿元,增长56.6%;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3.99亿元,增长41.4%;医疗卫生支出4.12亿元,增长122.6%;农林水事务支出5.66亿元,增长41.6%。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加。2011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52.23亿元和89.86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5.2%和23.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78亿元,增长14.4%。 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义务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办学条件显着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3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所,普通中学42所,职业中学4所,小学85所;在校学生14.32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3230人,普通中学在校生5.67万人,职业中学在校生1.24万人,小学在校生7.03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5.0%;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8.0%。全县拥有专任教师7883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3790人,小学专任教师3504人。教育质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全县二类本科达线数占全市达线总数的三分之一,本科录取数、万人本科录取率、文理科总分均居全市第一;县职教中心通过省四星级职校验收,职教对口招生全市第一。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健全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圆满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规范化创建;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1.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100%。全县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52个,拥有病床2433张,卫生技术人员2397人,其中执业医师879人,注册护士873人,卫生防疫人员47人;每万人拥有病床22张,全县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100%。 文广工作繁荣发展。全县19个乡镇新建高标准综合文化站,所有行政村都建有农家书屋;现代淮剧《鸡村蛋事》在第六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和戏剧节上分别获得17项和13项大奖,民俗表演《二喜摔跤》代表淮安市参加保加利亚国际面具节;建成河网、前进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红窑镇入围江苏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乡镇;成功举办中国(涟水)·中华缘文化节,并被评为“中国十大品牌节庆”。 体育工作再上台阶。全县举办各类体育比赛68次。参加市以上比赛130人次,其中国家10人次,省级35人次;获得各类奖牌60枚,其中金牌10枚,银牌20枚,铜牌30枚;获得国家家级奖牌22枚,其中金牌4枚,银牌8枚,铜牌10枚。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 人口总量进一步得到控制。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110.34万人,比年初增加0.99万人,增长9.0‰;年末常住人口为84.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16万人,乡村人口49.56万人。 社会保障得到加强。认真落实改善民生举措,新农保参保32.57万人,参保率达到98.4%。年末城镇三大保障覆盖面达到93.2%,比2010年提高4.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13万人,覆盖面为94.5%,比2010年上升0.2个百分点;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31万人,覆盖面为92.3%,比2010年上升1.4个百分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1万人,覆盖面为86.7%,比2010年上升1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为3270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35865人。 人民生活稳定提高。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9431元,比2010年增长1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8元,比2010年增加2352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043元,比上年增加1352元,增长20.2%。 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3.3%,比2010年上升2.2个百分点;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6.9%,比2010年上升0.5个百分点;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83.6分,高于全面小康标准3.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