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涟水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涟水县统计局 2012年4月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咬定“加速奔小康,建设新涟水”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淮安争一流、苏北争上游、全省争进位”的工作基调,围绕“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四件大事,全县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显着改善,各项经济社会事业都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在全面建设小康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综合 经济总量大幅跃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5%;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7.43亿元,比上年增长0.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6.78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0.33亿元,增长15.7%。全县人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793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5%。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26.6:41.3:32.1转变为24.4:39.5:36.1。 全面小康建设成效显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有17个指标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其余8个指标中,按照2013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有6个指标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全面小康综合得分为97.88分,比2010年提高8.54分。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7平方公里,比年初增加12.08平方公里;县城区总人口达到30万人,比年初增加7.5万人。年末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41.5%。 城乡就业稳定上升。年末全县从业人员64.55万人,比年初增加1.68万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41.68万人,比年初增加2.59万人。年末登记城镇失业率为2.4%,比2010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全民创业活力不减。当年开业私营企业1708户,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66.35亿元,当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1113个;年末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4445个和27000个。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规模较小、工业支柱不强;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繁重;农民增收的渠道尚需进一步拓宽。 二、农林牧渔业 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规模养殖比重大幅度跃升,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持续加大投入兴修水利,改造中低产田。积极扶持产业化经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加农户比重达63%。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林牧渔业全面得到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90.5亿元,比2009年增长13.3%。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产值65.19亿元,农业增加值35.99亿元。粮食、棉花、油料、蔬菜产量全面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90.07万吨,比2010年增产1.74万吨;棉花总产358吨,比2010年增加15吨;油料总产量3.33万吨,比2010年增加432吨;蔬菜总产量71.43万吨,比2010年增加3.1万吨。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高效农业比重大幅提高。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97.76万亩,比2010年增加0.18万亩;棉花种植面积4500亩,比2010年减少150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8.66万亩,比2010年增加0.2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9.7万亩,比2010年减少2.21万亩。 林、渔业大幅度增长,畜牧业下降。全县规模化养殖比重达82%,比2010年上升12个百分点;全年渔业养殖面积8.88万亩,比2010年增加0.21万亩,水产品产量1.81万吨,比2010年增加871吨;全年家禽出栏1320.12万只,比2010年减少964.38万只;生猪出栏69.63万头,比2011年减少29.73万头;新植成片林1万亩,四旁植树350万株。实现林业产值1.86亿元,增长15.2%;实现渔业产值2.15亿元,增长16.6%;实现牧业产值19.67亿元,下降18.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实施超亿元工业项目124个,新增长点培植成效显着,医药科技产业园、商务飞机、辉华光伏、银海木业、意尔重工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食品酿造、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电子电器、冶金机械、汽车航空等六大主导产业日益壮大,总量进一步扩大,全县销售超亿元企业达到72户。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59.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4%;工业用电7.73亿千瓦时,增长17.4%;全部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11.74亿元,增长28.9%;全部工业入库税金11.21亿元,增长38.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91.46亿元,增长37.57%。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9.57亿元,增长10.9%;股份制工业完成产值105.46亿元,增长18.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产值29.2亿元,增长50.3%;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产值114.46亿元,增长69.6%。 工业经济效益显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92.42亿元,比上年增长40.0%;实现利税24.39亿元,增长36.42%,其中利润15.31亿元,增长43.0%。 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7.49亿元,较2010年增长21.7%。32个资质以上施工总承包企业、19个专业承包企业、19个劳务分包企业全年建筑施工房屋面积1346.31万平方米;实现建筑业产值97.14亿元,营业收入69.77亿元,实现利税8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8.67亿元,较上年增长21.8%。其中,城镇投资72.11亿元,增长16.8%;农村投资3.61亿元,增长6.9%;房地产投资32.95亿元,增长36.6%。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国有投资14.43亿元,集体投资6.67亿元;私营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54.61亿元,占500万元以上城镇和农村投资总额的比重达72.1%,比2010年上升23.1个百分点。在城镇和农村投资总额中,第一产业投资0.17亿元;工业投资47.49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62.7%,比2010年上升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21.1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7.9%。 五、交通的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业增加值5.69亿元,较2010年增长13.6%。全县公路总长度达到21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9公里,一级公路122公里;航道通航里程176公里;年末拥有民用汽车29458辆,比2010年增加4998辆;其中私人汽车23260辆,比2010年增加4475辆。 信息产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34618万元,增长11.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8.39万户,比年初增加4.68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42089户,比年初增加11364户。 六、贸易和外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