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桦甸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7-23 吉林市桦甸市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

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6518万元,比上年增长20.14%,增幅比上年上升3.94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市以上的零售额完成312946万元,同比增长23.99%,市以下的零售完成113212万元,同比增长10.3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22105万元,增长15.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1035万元,增长23.4%;其他行业零售额1869万元,增长5.2%。2009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额378545万元,增长19.8%。

流通企业档次有所提高,节日消费成为消费市场新亮点。随着房市的持续走强,城镇居民消费层次有新提升,家居建材类消费成为热点。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04725万元,比上年增长5.62%。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0060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2.19%;旅客周转量5829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5.88%。年末全市拥有汽车14738辆,比上年增加3161辆,境内公路里程达3024公里,已通公路村158个。

邮电通信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移动通信发展尤为突出,2009年邮政和电信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750万元,比上年增长20.06%,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76585户,比上年减少18064户,增长-12.43%;全市互联网络用户15159户,比上年增长4613户,同比增长28.57%;年末移动电话迅猛发展,移动业务发展优势进一步显现,年末数字移动电话达到141630户,比上年增加128356户,增长56.22%。

七、金融、保险业

全市金融形势平稳。2009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52031万元,比年初增加105313万元,增长11.1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515436万元,比上年增加51838万元,增长11.18%;各项贷款余额349578万元,比年年初增加62474万元,同比增长40.37%。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到2009年底,全市共有14家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24146.59万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980.58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19166.01万元。全年赔付额5866.41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额3598.11万元,人寿险赔付额2268.30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快速发展。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市共有普通中学24所,在校学生25827人;普通小学100所,在校学生6226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和高中升学率为81.5%和84.6%。中小学流失率控制在最低水平,毕业生巩固率连续保持在91.4%上。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市指教中心和广播电视大学分别晋升为国家级重点校和示范校。全市教育质量的整体性提高,为桦甸未来人才提高参与未来竞争的本领创造了条件,解决了更多家长的后顾之忧。

科技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引进了36万吨无机粉体环保纸、100万吨改性原料基地等一批超亿元高科技含量的大项目,提升了我市在地区乃至省内产业体系中的地位,粮食丰产科技项目再创全国新纪录,新建2个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

九、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由我市协助拍摄的电视连续剧《静静的白桦林》获得第27届飞天奖一等奖。苏密沟古城遗址保护规划正式启动。被文明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广播事业加快发展。广播调频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1%。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1.5%。现有有线电视用户5.2万户以上,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基本完成,用户可以接收高清晰数字节目71套。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26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35人,其中职业医师750人,医院、卫生院病床床位1514张,有医疗点的村比重达到100%。完成胜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苏密沟卫生院新建和4个乡镇卫生院扩建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大病救助实现全覆盖。公共卫生投入继续扩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取得对H5N1型甲型流感防治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十、基础设施

完成大兴街西延、桦甸大街东延续建及14条街路维修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垃圾处理厂工程完成基础施工。歌舞团剧场、文体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城市绿地6.2万平方米。完成6个区域二次供水改造工程,50%的市区居民实现了24小时供水。新开发房地产24.9万平方米,建设回迁安置楼9.6万平方米,配建廉租房2.1万平方米,改造泥草房1000户。市区9万千伏安一次变电所扩建和开发区6万千伏安二次变电所建设工程竣工投入运行。依法取缔了机动三轮车非法营运及场外经营、占道经营行为,开展市容早检200余次,城市秩序和市容环境明显改善。五桦公路、桦辉公路主体通车,长阿公路完成70%的路基桥涵工程,辉发河大桥主体完工。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45.6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35万人。2009年,我市出生3949人,人口出生率8.65‰,死亡1998人,人口死亡率4.38‰,人口自然增长率4.27‰,减少0.78个百分点;政策生育率达到93.1%

在岗职工报酬较快增长。年末单位在岗职工数2.59万人,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1.81万人,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0.17万人;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295元,其中:机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5526元、事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237元、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559元。

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12元,增长14.98%。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14.92%、7.00%和19.76%。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14053元,增长15.4%,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闲支出增长迅速,人均分别支出2014元、元、1923元和885元,分别增长25%、35.31%和43.18%。全年食品消费占总消费支出比重即恩格尔系数22.73%,下降4个百分点。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687元,增长7.28%。其中工资性收入1048元,增长25.06%。

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明显。至2009年底,我市共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9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床位数2462张,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数59032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数67430人,参加失业保险22156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322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454人,农村五保供养1625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238190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4123人。

说明:1、本公报发表的数据为年度快报统计数

2、本公报部门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提供

3、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及增长速度按当年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