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涞水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和构建和谐涞水两大主题,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01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37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5亿元,同比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8.50亿元,同比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16.92亿元,同比增长16.4%。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24.1:27.6:48.3调整为23.8:25.5:50.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646元,比上年增长15.7%。 从业人员收入稳步增长。全县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4881人,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3566万元,比上年增长13.7%,从业人员人均年劳动报酬22588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在岗职工14462人,职工工资总额32888万元,同比增长16.6%,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22823元,比上年增长18.1%。 物价总水平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农产品综合物价上涨6.7%,工业品出厂价降低9.9%,建筑安装工程价格降低5.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2%。 二、农业 受市场价格导向作用,农业生产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44095万元,同比增长7.1%。 种植业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调整种植结构增产增收为目的,发展特色和规模化种植。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含蔬菜)48.47万亩,比上年增播0.36万亩,增长0.7%。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9.44万亩,比上年增播0.19万亩,增长0.5%,总产量138169吨,比上年增长6.2%,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4.42万亩,比上年增播0.7%,产量49803吨,比上年增长1.8%,亩产345公斤,比上年的342公斤提高0.9%,秋粮播种面积25.02万亩,比上年增播0.4%,产量88366吨,比上年增长8.8%,亩产353公斤,比上年的326公斤增产8.3%,(玉米播种面积21.42万亩,比上年增播0.1%,产量为79499吨,比上年增长8.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22万亩,比上年增播0.2%,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13万亩,比上年增播0.5%,油料总产量9708吨,比上年增长1.7%,(花生播种面积4.08万亩,比上年增播0.6%,产量为9649吨,比上年增长1.7%);蔬菜瓜类播种面积4.81万亩,比上年增播3.4%,产量比上年增长6.1%,达128399吨,其中蔬菜面积为3.81万亩,比上年增播5.2%,产量110187吨,比上年增长7.2%。 林、牧业生产继续发展。受国家优化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林业的政策带动,全县当年又新造林5333公顷,四旁植树110万株,新育苗木167公顷。干鲜果品总产量57901吨,其中干果产量1861吨,水果产量56040吨。全县年末大牲畜存栏1.31万头,比上年增长2.34%;猪存栏13.43万头,比上年减少12.0%;羊存栏17.08万只,比上年减少23.4%;家禽存栏59.09万只,比上年减少5.7%。肉类总产量21200吨,比上年增长3.1%;牛奶产量7426吨,比上年增长28.1%;禽蛋产量3161吨,比上年增长10.1%。淡水养殖面积57公顷,水产品产量510吨。 农业投入增加,农业机械化、化学化、电气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68687千瓦,比上年增长1.4%,其中:农用排灌动力47688千瓦,与上年持平。年末拥有各种拖拉机4844台,比上年增长1.4%。当年机耕地面积19千公顷。全县农村用电量10329万千瓦时,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8147吨,农药施用量169吨。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增长。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实现稳步增长。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县工业企业通过自身努力,适当扩大生产规模,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拓展产品销路,增加技术改造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克服原材料、燃料涨价、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使工业生产仍然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全县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78435万元,同比增长11.9%,测算完成增加值48735万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入统工业完成产值136233万元,同比增长15.1%,完成增加值35374万元,同比增长23.2%,主营业务收入120242万元,同比增长30.24%,产销率93.98%,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9136万元,比上年增长22.93%,其中税金6025万元,同比增长3.8%,利润总额3111万元,同比增长91.09%;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42204万元,比上年增长1.6%,完成增加值13361万元,同比增长7.85%。 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拥有建筑企业16家,建筑个体户287户,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9.68亿元,同比增长29.6%,实现增加值3.62亿元,同比增长29.6%。 四、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条件继续改善。随着生产的发展、道路的畅通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全县交通运输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标准公路里程达1004公里,测算公路运输完成旅客周转量1248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0%,货物周转量1760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4.8%。全县年末拥有班线客车130辆、公交车74辆,出租车159辆、货运汽车2075辆、其他运输车1550辆。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585万元,比上年增长26.0%,年末拥有程控电话机4.4万部,固定电话普及率40部/百户;移动通讯发展迅猛,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网传输信号覆盖全县,移动电话拥有量达19万部,移动电话普及率170部/百户,邮电通讯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国内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市场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全县年末拥有商业、住宿餐饮业法人116家、个体工商户5356户,各类集贸市场44个,各类集贸市场成交额达2.64亿元,同比增长20%。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0379万元,同比增长18.4%,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增加值达4.4亿元,同比增长19.5%。 对外贸易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发展迅速,全年实现出口总值518万美元,同比增长123.3%。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财政收入达到23857万元,比上年增长22.2%(剔除不可比因素增长30.7%),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15497万元,同比增长31.5%,财政总支出78938万元,同比增长31.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74481万元,同比增长30.9%。完成国税7763万元,同比增长0.96%,完成地税11573万元,同比增长49.5%。 金融形势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525718万元,同比增长23.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09760万元,同比增长17.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47006万元,同比增长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