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和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7-13 马鞍山市和县统计局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2011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1亿元,比上年增长5.7%。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1409.9公里,其中省级公路99.7公里,县级公路254.6公里,乡级公路169.7公里,村级公路885.8公里。按等级分:一级公路37.5公里,二级公路96.5公里,三级公路206.6公里,四级公路992.7公里。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10376辆,比上年增长18.1%。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6.1辆,比上年增加0.8辆,增长15.1%。

全县邮电业务总量2.02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26亿元,全年完成国内特快专递业务7.14万件,完成函件业务117.79万件,邮政储蓄收储余额11.54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76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59万户,其中,电信住宅电话9.03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9.4户/百人;移动电话用户21.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9.1户/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16.3万户。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90.2万人次,同比增长15.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19%。全县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共有3A级旅游景区3家,四星级、三星级旅游饭店各1家,省星级农家乐7家(其中五星级2家),市旅游商品生产示范企业2家,旅行社3家。拥有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1个。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2011年,全县一般预算财政总收入达9.2亿元,比上年增长4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9亿元,比上年增长40.0%;税收收入8.42亿元,比上年增长42.8%。财政支出17.3亿元,比上年增长42.2%。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1.19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4.55亿元,同比增长12.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1.71亿元,同比增长38.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71亿元,同比增长13.2%;中长期贷款余额35.77亿元,同比增长63.1%。

全年全县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2.2亿元。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7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0.5亿元。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1.1亿元。其中:人身险赔款0.76亿元;财产险赔款0.29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1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16所,在校学生8811人,其中:女生3498人;专任教师146人。小学103所,在校学生38386人,其中:女生16639人,农村留守儿童12310人;专任教师1908人,生师比20.12。初中21所,在校学生22680人,其中:女生9913人,农村留守儿童7304人;专任教师1063人,生师比21.34。普通高中5所,在校学生8153人,其中:女生3505人;专任教师474人,生师比17.20。全县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共3445人,其中:普通高中474人,普通初中1063人,小学1908人。全县学前教育学龄人口总数(3-5岁)11650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5.63%;小学毛入学率为102.22%,其中:女童小学毛入学率为102.0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2.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5.0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全县每万人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为567.8人,其中:高中在校生为150.2人,初中在校生为417.7人;每万人中小学在校学生数为706.9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142人,在校生5800人,其中:女生3281人,毕业生2685人。全县每万人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为106.8人。

年末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家。已获批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14项,其中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项、省级科技项目5项、市级科技项目7项,项目资金297万元。全年专利申请124件,增长40.9%;专利授权113件,增长183%;专利资助金额达到23.5万元,资助专利150多项。2011年,全县申报获批省级创新型企业1家,通过高新技术产品认定15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1年末,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场各1个座,艺术表演团体1个。共有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8.2万册。馆办文艺团体2个。广播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235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8891户。全年县庐剧团演出96场,观众达21000人次。成功举办中国·和县第五届蔬菜博览会暨台商投资洽谈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猿人遗址,省级文保单位霸王祠、陋室和万寿塔等,彰显我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县民歌新作不断,其中的代表作《红火日子开了头》参加了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获得二等奖,《巢湖水喝了一口心儿醉》、《幸福的生活万年长》获华东六省一市新民歌大赛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

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8个,其中医院3个。拥有床位994张,其中医院床位519张。拥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13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02人,注册护士436人。农村卫生服务得到改善。年末农村饮水安全达标28.66万人。自来水受益村77个,受益率达90.6%。农村卫生室达到93所,平均每个行政村拥有1.09个卫生所。全县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10.14‰、14.81‰,每十万孕产妇死亡率为20.3人。

2011年,在竞技体育方面,我县组织参加了安徽省第六届农民运动会、安徽省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和安徽省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其中,在安徽省第六届农民运动会上,共获一等奖4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9名;在安徽省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上,共获第一名1人,第二名1人,第三名2人,第五名5人;在安徽省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上,共获第二名1人,第六名1人。在群众体育方面,我县先后举办了“天邦杯”迎元旦全县职工乒乓球赛,庆“三八”妇女节全县女职工运动会,迎“五一”第二届“全球通”杯周边城市篮球邀请赛,第一届“篮协”杯篮球邀请赛,和县第二届农民趣味运动会,迎元旦全县职工乒乓球比赛等各项群众活动约9次。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年末全县城市道路61.3公里,增长5.6%,其中主干道27.6公里。道路面积111.55万平方米,增长9.5%,其中车行道面积92.6万平方米。全县共有自来水厂27个,自来水供水总量2354万立方米,其中:城市自来水供水总量达到551.3万立方米。年末县城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1708.5吨,用户13980户,比上年末增长4.7%。

全年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单耗为0.55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3.18%。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基本完成。全年废污水处理量950万立方米,其中:城市污水处理量525万立方米,污水处理能力达2.5万立方米/日。市容环境卫生方面,全县道路清扫保洁面积达129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4.72万吨,生活垃圾转运站5座。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为98.5%、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80.0%、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5%,分别比上年提高0.3、10、5.0个百分点。全县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99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067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88%,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全县森林面积为9070公顷,同比增长1.2%。至年末,全县绿化覆盖面积433公顷,比上年增加7公顷;绿地面积205公顷,比上年增加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