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大幅提高,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2011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48.8亿元,同比增长31.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43.3%。全年一般预算支出61.8亿元,同比增长20.5%,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倾斜,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支出分别增长32.6%、65.5%、126.2%。 金融市场运行正常。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83.1亿元,比年初增加55.8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07.3亿元,比年初增加18.8亿元;个人存款余额271.2亿元,比年初增加36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49亿元,比年初增加2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8.5亿元,比年初增加31.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88.8亿元,比年初增加19.8亿元。 保险行业发展稳定。2011年,全市保险行业保费收入达11.4亿元,比上年下降5.8%。其中,财产险收入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寿险收入8.2亿元,比上年下降11.8%。 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高校5所,招生2956人,在校生5604人,毕业生3053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3所,招生4561人,在校生8907人,毕业生2975人。普通中学62所,招生1.9万人,在校生6.2万人,毕业生2.1万人,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3.4%。小学101所,招生8860人,在校生5.0万人,毕业生0.9万人,小学净入学率达100%。特殊教育学校2所,招生14人,在校生191人。幼儿园150所,在园幼儿1.5万人。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90余场。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3个,藏书36万余册。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100%。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8.9万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共有卫生机构833个,其中:医院49个、卫生院22个、妇幼保健院(站)13个。卫生机构床位数668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6271张。卫生技术人员724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797人;注册护士261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9个,卫生技术人员180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2个,卫生技术人员10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村人口16万人,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15.8万人,平均参合率达到了98.92%。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市体育健儿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共获奖牌247枚,其中,金牌87枚,银牌78枚,铜牌82枚。全年共举办运动竞赛会53次;参加运动会人数1.4万人次。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据公安户籍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10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7.8万人。人口出生率5.85‰,死亡率6.10‰。全市人口主要构成情况如下: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30元,比上年增长15.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915元,比上年增长16.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550元,比上年增长42%。 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8.8万人,比上年增长8.6%。养老基金征缴额为5.2亿元,比上年减少了14.8%。其中,历年陈欠1.9亿元(含五七工和家属工1579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0.2万人,失业保险基金征缴额4252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8.2万人。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7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 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各类收养性机构88个,拥有床位3343张,收养人员2425人。其中,民办83个,拥有床位2535张,收养人员1901人。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3824.6万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达到2.8万吨和0.24万吨;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达到1.9万吨和3.9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812.7万吨,综合利用量为605.9万吨,综合利用率达74.6%。节能降耗成效显着,全市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57%。 安全生产形势继续好转。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33起,死亡26人,比上年下降35%。其中,煤矿事故4起(含龙煤鹤岗分公司3起),死亡5人(含龙煤鹤岗分公司4人),比上年下降64.3%。道路交通事故99起,死亡21人,比上年下降12.5%。火灾事故130起,同比减少62起。农用机械连续5年无死亡事故。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