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资溪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建党九十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不动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面打响县域经济发展三年大会战,圆满地完成了年初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98002万元,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506万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8245万元,增长16.6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1251万元,增长13.59%,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15.79:48.80:35.41调整为14.40:49.62:35.98。人均生产总值为17631.5元,比上年增加3382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0501万元,增长19.10%;财政总收入43999万元,增长33.2%,实现两年翻一番,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445万元,增长3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275万元,增长28.7%;外贸出口5440万美元,增长7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773万元,增长17.10%;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839.26元,增长18.70%;城镇化率47.05%,提高1.87个百分点。 二、农业 特色农业得到了新壮大。2011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1707万元,同比增长9.4%,实现增加值28506万元,增长4.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1848亩,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58%;粮食总产量37300吨,比2010年略增。蔬菜产量41943吨,与去年同期持平;水果产量250吨,增长13.6%;茶叶产量20吨,增长11.1%。全年肉类总产量2957吨,增长0.7%;禽蛋产量376吨,增长44.6%。全年水产品产量7100吨,增长1.21%。全县全面打响农业产业化升级战,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特色种植面积稳步扩大。稳定烟叶种植9026亩,新增白茶种植3000亩,试种有机石斛100亩。特色农产品又获新品牌。“资溪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经国家工商总局正式颁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白驹飞涧”和“出云峰”白茶荣获第九届“中茶杯”特等奖。全县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有机农产品认证2个,新增江西省名牌农产品1个、江西省着名商标1件。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县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新增专业合作社24家,新建标准化养殖基地13个,其中省级生猪养殖示范场1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低碳工业迈出了新步伐。全县全面打响工业强攻战,重新认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户,实现增加值30501万元,同比增长19.1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306万元,同比增长26.03%;工业产品销售率98.58%;实现利润总额5814万元,实现税金6005万元,增长16.6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27.45%。重大工业项目引进取得新突破,圣农集团确定投资创建圣农产业园。扶优扶强取得新成绩,珍展鞋业、大庄竹木、新云峰木业、华谊食品等4家企业分别交税超过500万元,“泸溪河”酒摆上了中国━东盟中心宴会餐桌。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正在形成,鹤城低碳经济示范园一期700亩土地平整基本完成,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园区效益开始显现,被评为“省级民营科技园”。实施商标战略成效初显,全县已拥有江西省着名商标7件,抚州市知名商标9件。 2011年全县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3351万元,增长12.7%。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2600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取得了新飞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275万元,增长28.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95947万元,增长29.2%;房地产投资10328万元,增长20.5%。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2997万元,增长28.2%;商品房竣工面积141047平方米,增长75.5%;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122493平方米,增长125.9%。 全面打响跑项争资攻坚战,积极申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中央苏区振兴县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项目,被列为全省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全年共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6亿元;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旅游)项目27个,实际进资13.5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实际进资6.6亿元。重大项目建设吸引社会资金1.16亿元。有力拉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呈现了新景象。全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扩大消费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网点、丰富商品种类等各种有效途径促进消费需求增长。今年新农贸市场的投入使用,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加上旅游业的促动,消费品价格轮番上涨,全县消费品市场繁荣,消费需求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773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分地域看,县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51745万元,增长17.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7978万元,增长16.67%。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4755万元,增长15.52%;零售业零售额46337万元,增长17.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681万元,增长18.11%。 六、对外经济 开放型经济取得了新成果。2011年,全年引进市外境内资金22.6亿元,同比增长16.08%;实际利用外资1862万美元,同比增长12.4%;实际出口创汇5440万美元,同比增长70.5%。全县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旅游)项目项目27个,实际进资135211万元,增长35%。一批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实现了新突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3999万元,增长33.2%,实现两年翻一番,其中税收收入29111万元,增长29.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6445万元,增长36.5%。全年地方财政支出76060万元,增长16.7%。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同时,积极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金融形势趋于平稳。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6128万元,增长16.58%,其中单位存款余额77249万元,增长50.1%,个人存款余额188675万元,增长8.6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5601万元,增长31.4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5727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91874万元。 八、城市建设 城乡建设创建了新品牌。全面打响城镇建设优化战,全县城镇化率达47.05%。完成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0%。深入推动泸溪河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建设,县城新农贸市场投入使用,县一中新校区和泰伯广场、泰伯湖等工程基本完工,恒昌星城、滨江新城等商住小区主体完工,生态旅游大道开工建设。城区新增绿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创建“省级园林县城”通过验收。大力推进生态小城镇建设。创建市级示范镇2个,高标准完成新农村建设点28个。在99个村点开展农村清洁工程试点。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开工建设。扎实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着手治理国省道、城镇及景区可视范围内裸露山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