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赣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经济成效显着。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招商活动有声有色,举办各类招商推介会6次。产业配套招商成效明显,总投资10亿元的派高模具产业园、5亿元的建华管桩、1亿元的三一重工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成功落户。开放型经济逆势上扬,全年实际引进内资23.2亿元,增长32%,实际利用外资6260万美元,增长12%,完成外贸出口2亿美元,增长65.3%。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我县旅游业正逐渐步入发展通道。成功协办了第三届中国(赣州)国际脐橙节展示展销系列活动,圆满举办了以客家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樱花节、桃花节、油菜花节、杜鹃花节、杨梅节等系列节庆活动,积极承办了第二届中国?赣州观赏石、根艺文化博览会。全年旅游接待105万人次,增长35.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6亿元,增长68.9%。 七、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稳步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公路通车里程1783.56公里。公路货物运输量1860万吨,比上年增长3.3%;运输周转量232500万吨公里,增长3.3%。公路旅客运输量573万人次,增长0.88%;运输周转量26900万人公里,增长0.89%。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201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实现92005万元,比上年增长31.14%。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10%;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5.5%,比上年提升了5.2个百分点。县级财政收入完成55703万元,增长17.9%。收入结构更趋合理,三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去年的35%、37%、28%调整为43.5%、42%、14.5%。国税部门百分比上升了8.5个百分点、地税上升5个百分点、财政下降13.5个百分点,收入结构较上年更趋合理。财政支出突出对经济发展、民生工程的支持和保障,全年完成财政支出175604万元,增长24.55%。财政支出结构持续优化。全年教育支出43109万元,增长43.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532万元,增长36.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249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588万元,增长11.2%;医疗卫生支出20177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9006万元,分别增长35.4%和21.8%。 金融市场货币供应量较快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8.99亿元,比年初增加23.14亿元。其中,储蓄存款65.32亿元,比年初增加12.23亿元;单位存款31.5亿元,比年初增加9.7亿元;个人存款65.41亿元,比年初增加12.2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9.43亿元,比年初增加12.7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5.53亿元,比年初增加9.79亿元;中长期贷款33.6亿元,比年初增加3.05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县拥有各类学校248所,教职工5906人,其中专任教师5238人。2011年教育支出43109万元,比上年增长43.6%。投入5971万元,开工各类校建工程42个。城关四小三期、城关小学、县中南校区、职校实训楼、吉埠小学等新教学楼投入使用或即将竣工;304套1.06万平方米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即将交付使用;改扩建10所中小学校舍1.88万平方米。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县财政投入科技资金1588万元,增长11.2%。成功申报全省农村公办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试点县;组织市以上科技成果鉴定7项,获市以上科技奖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专利15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4.23亿元,增长38.96%,比上年提高2.46个百分点。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得到巩固。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在市第三届运动会上荣获金牌19枚;江西客家博物院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全国首部本土原创红色动漫《脐橙寻宝记》进入后期制作。广播电视事业扎实推进。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97%;有线电视用户27300户。全年我县被中央电视台用稿5条,新闻联播2条;省电视台用稿80条,省电台30条;市电视台用稿270条,市广播电台用稿419条。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拥有卫生机构30个,其中,医院1所,卫生院24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168张,卫生技术人员1390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671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年投入医疗卫生支出20177万元,增长35.4%。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所有乡镇中心卫生院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成梅林卫生院综合大楼和长演村麻风病康复中心;社会福利中心项目主体工程完工;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等项目有序推进。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根据对城镇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44元,增长13.5%。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7734元,增长18%。根据对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41元,增长15.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457元,增长19.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98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297元,增长17.7%。其中,人均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支出、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分别增长15.7%、13.4%、27.2%、69.7%、2.9%、27.3%、1.5%和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5%。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8.8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7.11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城乡低保、新农合、新农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75%;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实施;新增“五大保险”参保人数6600人,总数达到17.5万人,其中失地农民参保2069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300元和130元;发放城乡大病医疗救助1072万元;为6971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长寿补贴651万元。开展就业、创业培训9056人次,发放创业贷款扶持资金39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4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注:1.地区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