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地区伊吾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学校7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民汉各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3所。有专任教师341人,其中:小学有专任教师100人,中学有专任教师217人。全县中小学在校生总数2430人,比上年增长0.7%,其中:小学在校生1431人,下降2.1%;普通中学在校生999人,增长4.9%。幼儿园4所,有28个班级,在园人数725人,教职工52人,专任教师24人。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其中:女童入学率100.0%,初中升学率96.53%,普通高中升学率96.67%。 我县成功通过“2011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县(市、区)”考核,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这是伊吾县连续4年获此殊荣。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各乡镇均建有文化站,各类藏书3万册;档案馆1个,博物馆一个,有文物藏品114件。我县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8%。电视台1座,有线模拟信号电视30套,数字信号113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有线电视用户4855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000户。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1个,其中县医院、乡镇卫生院7个,卫生防疫疾病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站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村卫生室14个。全县共拥有病床175张,其中县级医疗机构拥有床位100张,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75张。卫生系统共有在职卫生人员162人,卫生技术人员142人,其中:执业医师33人、执业助理医师15,注册护士47人、药剂、检验人员10人。卫生防疫人员数13人,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参加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11952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99.5%。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2011年全县年末总户数8014户,总人口22779人,比上年增加339人,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壮族、满族、蒙古族、东乡族、苗族、彝族、藏族等17个民族。出生人口257人,人口出生率为11.37‰;死亡人口110人,人口死亡率为4.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 年末城镇居民成套住房1736套,总面积达14.2万平方米,其中建成廉租住房624套,建筑面积约为3.03万平方米。年末城镇居民人均成套住房使用面积3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7平方米。 全县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3288人,比上年增长5.9%,其中:机关977人,事业1640人,企业671人。全县干部职工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是66名,中级369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5元,增长16.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238元,增长25.4%。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074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834人,医疗保险参保职工5133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2838人,工伤保险参保职工3623人,生育保险参保职工3354人,按时足额为1502名企业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 全年共实现就业再就业85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县有社会福利院2个,拥有床位150张,集中供养人数100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15户1099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29户1529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年末全县国土总面积19519平方公里(折合2928万亩)。其中,农用地769千公顷(1153万亩);建设用地1.46千公顷(2万亩);未利用土地1182千公顷(1772万亩)。 2011年末累计营造林12.28万亩,林地面积112.8万亩,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81.82万亩。年末实有耕地面积8.12万亩,草场面积837.5万亩,人工草场面积6.14万亩。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2.861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1.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3亿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为1.2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0.9亿立方米,合计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为2.15亿立方米。小型水库3座,实际总库容267万立方米,小塘坝6座,机电井188眼,渠道总长503公里,已防渗渠道长度396公里,总灌溉面积16.26万亩,其中高效节水面积13.17万亩(滴灌4.11万亩,喷灌9.06万亩),水资源利用率33.6%。 据环境保护部门监测,县城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地表水水质达到Ⅲ类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城镇区域噪声100%达标;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2%,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100%;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指标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据安全监察部门统计,全年全县职责范围内共发生各类事故27起、死亡3人、受伤7人,直接经济损失302.3万元,其中:道路交通事故5起、死亡3人、受伤7人、直接经济损失2.3万元;火灾事故22起,无人员受伤,直接损失300万元。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招商引资、交通邮电、旅游、财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口和人民生活、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资源及环境和安全等数据均由相关部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