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嵊泗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22 舟山市嵊泗县统计局

嵊泗县统计局

(2012年3月)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启动之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第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发展环境,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全县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社会民生继续改善,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1],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按在地统计口径核算[2],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38亿元,比上年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8.04亿元,比上年减少13.4%;第三产业增加值3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7%。2007—2011年五年年均增长9.1%(见图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2006年的17.5:47.1:35.4调整为25.6:14.3:60.1(见图2)。按户籍人口计算,我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达到70846元,折合10969美元。

海洋经济迅猛发展。全县海洋经济总产出101.45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44.95亿元,按在地统计口径核算,分别比上年增长9.6%和11.0%,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0.1%。

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5.44亿元,比上年增长8.3%,五年年均增长12.5%;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收入4.37亿元,比上年增长9.3%,五年年均增长12.1%(见图3)。主要税种二增二减:增值税0.13亿元,增长6.2%;企业所得税0.34亿元,增长2.3%;营业税1.42亿元,减少34.3%;城镇土地使用税0.09亿元,减少61.5%。全年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支出16.36亿元,比上年增长63.8%,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教育、科学技术、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154.3%、14.0%、10.2%和7.5%。

物价上涨明显。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上涨3.3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上涨6.4%。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较高,比上年上涨11.7%,其中水产品类价格上涨18.8%,肉禽及制品类价格上涨9.7%,鲜菜类价格上涨6.6%。(见图4)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渔业总产值23.58亿元,增长21.0%;种植业总产值1268万元,增长10.8%;林业总产值45万元,下降15.1%;畜牧业总产值854万元,下降21.8%。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调减。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8公顷,下降2.1%。粮食播种面积50公顷,粮食产量225吨,分别比上年下降7.4%和5.9%;蔬菜播种面积180公顷,与上年持平,蔬菜产量2899吨,比上年增长5.3%;水果及果用瓜产量340吨,比上年下降2.9%。全年生猪出栏6260头,减少16.3%。家禽出栏1.51万只,减少1.9%。全年肉类产量479吨,减少16.1%,其中猪肉产量438吨,减少16.3%;禽肉产量30吨,持平;禽蛋产量26吨,减少23.5%。

海洋捕捞形势较好。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8.31万吨,比上年减少6.0%(见表1),其中海洋捕捞产量23.49万吨,比上年增长6.1%;实现捕捞产值22.43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分品种看,鱼类、蟹类、头足类产量比上年增长,全年鱼类产量19.51万吨、蟹类产量0.99万吨、头足类产量1.0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8%、45.9%和19.7%;而虾类产量有所下降,全年虾类产量1.87万吨,下降12.1%。远洋渔业生产良好,年末共有远洋渔船4艘,全年远洋渔业产量1250吨,比上年增长11.7%;实现远洋渔业产值1635万元,比上年增长18.1%。

海水养殖有序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养殖专业合作社18家,深水网箱养殖企业3家。“马鞍列岛现代渔业综合区”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4个主导园区和4个精品园被省海洋与渔业局批准建设。第一、二批创建点嵊泗县刺参特色渔业精品园和嵊泗县枸杞后头湾贻贝生态养殖产业示范园已基本建设完毕,第五批现代渔业精品园组织申报工作顺利完成。2011年全县海水养殖面积2.68万亩、海水养殖产量4.82万吨、海水养殖产值1.16亿元。全年贻贝养殖面积2.5万亩,比上年增长1.2%,但受台风“梅花”影响,贻贝养殖损失严重,年末贻贝养殖产量4.76万吨,贻贝养殖产值0.95亿元,分别比上年减少39.6%和24.7%。海洋综合管理力度和资源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嵊山、枸杞和花鸟基本实施了岛礁资源的群管模式,增殖放流工作圆满完成。全年顺利放流黑鲷45.4万尾,真鲷21.5万尾,赤点石斑鱼2万尾,海蜇5657万只,等边浅蛤3900万粒。紫贻贝人工育苗、杂色蛤(本地沙蛤)人工育苗和小刀蛏育苗获得成功。

年末全县拥有各种机动渔船2512艘,其中捕捞渔船1885艘,养殖渔船391艘。渔船总吨位13.04万吨,总功率23.13万千瓦,分别比上年下降1.4%和2.9%。各类钢质渔船1082艘,增加1.3%。功率在184千瓦以上的有727艘,比上年减少4.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0.01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规模以下工业实现总产值15.3亿元,同比增长12.5%,对全县工业拉动作用明显。重点行业贡献突出,占全县主导地位的水产加工、电力供应、石材开采三大行业产值均保持不同幅度的增长,全年实现产值10.27亿元、2.36亿元和2.6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0%、17.2%和7.4%。个私工业实现总产值14.6亿元,增长10%。全县工业销售产值18.78亿元,增长9.1%,产销率93.9%。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实现利税总额5613万元,增长12.4%;利润总额2621万元,增长14.4%。列入市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综合考评得分为236.35分,低于全市81.25分。

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6家,期末从业人员2421人。全年建筑业实现总产值26619万元,上交税金877万元。建筑施工房屋面积27.4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2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7.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7.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呈下滑态势。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25.05亿元,按在地统计口径测算,比上年下降16.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0.63亿元,比上年下降10%,民间投资12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21亿元,比上年下降75.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2亿元,比上年增长2.3%;以交通、港口建设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12亿元,比上年减少16.7%。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业投资额16.71亿元,比上年减少13.7%,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为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