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嵊泗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8-22 舟山市嵊泗县统计局

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回落。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407万元,比上年下降42.5%。房屋施工面积6.29万平方米,下降56.7%;房屋竣工面积2.25万平方米,下降77.6%。商品房销售面积3.26万平方米,下降44.6%;商品房销售额18788万元,下降46.1%。商品房待售面积4.43万平方米,下降13.2%,其中待售住宅面积1.62万平方米,下降16.5%。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1年,菜园经济适用房第一期61套已完成销售对象的资格审核。全面完成了2011年我县2000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000平方米公共租赁房和600平方米廉租房的指标任务。目前,全县保障性住房面积达到11133平方米,建设经济适用房129套,改造困难家庭危旧房393户。

五、交通、港口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2011年,全县水、陆货运量1749.9万吨,比上年增长13.4%;水、陆货物周转量977437.8万吨公里,增长51.1%;水、陆客运量452.1万人,比上年增长5.2%;水、陆旅客周转量11323.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8%。海运运力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末全县海运企业16家,拥有各种海运船只181艘,总吨位26.41万吨,净载重量38.97万吨,总功率13.80万千瓦,载客量4792客位,集装箱标准箱位1242TEU。全年海上货物运输量1588.90万吨,增长14.4%,海上货物周转量950435.8万吨公里,增长49.3%。年末全县机动车辆保有量5768辆,其中营运性车辆661辆,非营运性车辆5107辆。

2011年全县港口货物吞吐量8810.1万吨,比上年增长9.9%,占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的33.8%。其中马迹山港货物吞吐量6117.6万吨,增长8.5%;绿华港货物吞吐量1915.38万吨,增长9.2%;洋山申港货物吞吐量327.10万吨,增长101.9%。年末,全县拥有港口码头泊位51个,其中生产性泊位48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9个。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9359万元,比上年增长0.9%。年末城乡移动电话用户9.62万户,本地电话用户3.31万户,3G用户1.15万户。数据网络服务较快发展,年末全县拥有互联网用户1.61万户,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宽带接入用户1.60万户。完成国际、国内邮政特快专递2.03万件,增长3.1%。全年订销报刊累计200.03万份,报刊流转额220.9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1%和11.7%。

六、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7%(见图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5.41亿元,增长16.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85亿元,增长18.3%。分城乡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拉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个百分点;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4]商品销售额12.55亿元,其中石油及石油制品类销售额10.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2%和47.7%。

商品交易市场保持平稳增长。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4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31727万元,比上年增长11.1%。成交品种丰富,其中粮食类成交额708万元;油脂油料类成交量571吨,成交额625万元;肉食禽蛋类成交量3365吨,成交额7185万元;水产品类成交量8717吨,成交额12307万元;蔬菜类成交量11569吨,成交额6087万元;干鲜果类成交量3670吨,成交额2279万元。

对外贸易持续走旺。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5.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倍,其中进口总额12.41亿美元,增长1.3倍。出口总额3.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4%。其中,油品类进口量和进口额为168.99万吨和12.41亿美元,分别增长1.1倍和1.3倍;油品类出口量和出口额为32.71万吨和3.11亿美元,分别增长10.2%和51.3%;水产品出口总额547万美元,下降7.5%。

招商引资情况良好。2011年我县新引进项目8个(物流项目2个、文化产业项目2个、海运项目1个、商贸项目2个、综合项目1个),增资项目2个,协议项目总投资7.25亿元,合同利用市外内资5.12亿元,实际利用内资4.66亿元。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0万美元。

旅游经济健康发展。随着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海洋文化的挖掘以及旅游设施接待能力的提高,年末全县拥有旅行社18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4]6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客房收入5451万元,比上年增长34.9%;限额以上住宿业客房入住率为48.9%,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旅游带动群众创业致富效果明显,渔家乐、渔家宾馆和餐饮服务等行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县共有渔家宾馆376家、房间4310间,床位8598张。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3.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0.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3%和24.2%,比2006年增长2.1倍和2.8倍。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市场运行良好。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3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2%。各项贷款余额39.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2%。其中短期贷款20.94亿元,增长11.5%;中长期贷款18.27亿元,增长9.0%。

保险业稳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9769.67万元,增长7.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713.52万元,增长15.7%;人身险保费收入6056.15万元,增长3.4%。全年赔款支出1913.07万元,增加69.3%,其中,财产险支出1462.60万元,增加89.0%;人身险支出450.47万元,增长26.6%;给付支出718.67万元,下降7.9%。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年共组织实施科技攻关项目45项,其中省级项目8项,市级项目14项。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工程——贻贝产业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品种6项,转化科技成果7项。全年新增省科技型企业1家、省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个。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抓好专利申请工作。全年申请专利48件,授权专利39件,分别比上年增长60.0%和85.7%。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教学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县拥有普通中学3所,招生832人,其中高中招生335人;毕业学生1018人,其中高中毕业生366人;在校学生2663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039人。普通小学8所,招生476人,在校学生2888人,毕业学生563人。幼儿园11所,其中民办3所,在园幼儿1697人。2011年全县高考总上线率97%,本科上线率64.7%。初中入学率99.9%,初中升高中率99.8%,学前一年(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9%。全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117人,毕业学生92人,在校学生289人。电大在校学生382人,毕业学生133人。报名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72人次,报考292课次,实考153课次,获得单科合格94课次,全年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人数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