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地区哈密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2-08-19 哈密地区哈密市统计局

哈密市统计局

(2010年5月20日)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自治区、地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部署,科学谋划、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危中求进,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05.93亿元⑴,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8%。以平均常住人口441567人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3990元,增长13.2%,用当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3512美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12.51亿元,增长8.1%,对GDP贡献率为5.5%;第二产业增加值42.47亿元,增长23.7%,对GDP贡献率为61.3%。其中:工业增加值30.20亿元,增长18.6%,建筑业增加值12.27亿元,增长45.9%;第三产业增加值50.95亿元,增长10.8%,对GDP贡献率为33.2%。三次产业比例为11.8:40.1:48.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上升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4.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6个百分点。

就业:全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6910人,比上年增长6.3%。自谋职业人数2300人,增长4.5%。全年培训各类人员数21356人,增长20.4%。

城镇登记失业率3.8%,与上年持平。

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27%,涨幅比上年下降7.1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72%,衣着类价格上涨2.8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3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8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4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60%,居住类价格下降1.24%⑶,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2.52%。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0.4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22%。

二、农林牧渔业

基本情况:全市地方有乡(镇)18个,街道办事处5个。村委会91个,全部通电、通电话、通汽车,自来水受益村68个。乡村户数31841户,乡村人口111579人⑷,其中:牧业人口25098人。乡村从业人员66375人。

农业经济:全年地方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农业增加值4.66亿元,增长6.2%;林业增加值0.08亿元,增长15.0%;畜牧业增加值1.92亿元,增长24.9%;渔业增加值0.06亿元,增长8.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11亿元,增长2.4%。

种植业:全年地方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3.96万亩,比上年增长6.9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9.99万亩,增长63.5%。在总播种面积中,小麦播种面积6.23万亩,增长71.63%;棉花播种面积16.43万亩,下降34.41%;油料播种面积3.11万亩,增长18.25%;瓜果播种面积3.87万亩,增长9.01%;蔬菜播种面积2.67万亩,增长15.09%。

全年粮食产量3.54万吨,增长1.02倍。其中,小麦产量2.12万吨,增长66.93%。棉花产量2.04万吨,下降27.4%;油料产量0.27万吨,增长2倍;瓜果产量8.07万吨,下降6.6%;蔬菜产量8.26万吨,增长20.58%。建成设施农业日光温室和大棚12823座,面积2.56万亩。

水果业:地方水果面积35.23万亩,增长25.70%。其中:红枣面积27.50万亩,增长29.17%;葡萄面积4.88万亩,增长1.04%。水果产量8.32万吨,增长15.95%。其中:红枣产量1.44万吨,增长33.33%;葡萄产量6.62万吨,增长16.34%。

林业:当年地方人工造林面积0.78万亩⑸。年末实有育苗面积945亩,其中新育苗面积570亩。当年苗木产量544万株。木材采伐量1446立方米。

畜牧业:年末地方牲畜存栏头数40.45万头(只),比上年增长5.31%。出栏68.38万头(只),增长13.55%。其中:大牲畜出栏3.75万头,增长18.67%;猪5.16万头,增长10.26%;羊59.47万只,增长13.54%;家禽78.12万只,增长36.81%。

全年肉类产量1.97万吨,增长17.26%;奶类产量3万吨,增长53.85%;鲜蛋产量0.18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羊毛产量381吨,持平;驼毛产量12吨,持平;牛皮产量2.97万张,增长16.02%;羊皮产量54.06万张,增长6.80%。

主要能源及物资消耗:年末地方农村用电量18104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8.82%;化肥施用量(折纯)7594吨,增长14.52%;农用塑料薄膜使用1533吨,下降6.18%;农用柴油使用11012吨,增长33.12%;农药使用(实物量)53.43吨,增长13.61%。

农业生产条件:地方农业机械总动力12.6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79%。其中:柴油机动力9.94万千瓦,增长5.63%;电动机动力2.75万千瓦,增长1.85%。大中型拖拉机968台,增加143台,动力3.16万千瓦;小型拖拉机4860台,与去年同期持平,动力5.85万千瓦。大中型配套农具2968部,增加825部;小型配套农具6713部,增加72部;农用水泵2079台,增加37台;节水灌溉机械348套,增加236套;机动脱粒机46台,持平。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92万亩,持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3.55万亩,增长45.3%;旱涝保收面积30.92万亩,下降7.45%;机电排灌面积45.54万亩,持平;地膜覆盖面积25.04万亩,下降29.50%;机电井3343眼。

劳务输出:当年地方外出务工人员19711人,增长13.9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全年地方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88亿元,增长16.2%。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4.41亿元,下降4.8%;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增加值16.03亿元,增长17.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1.29亿元,增长28.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18.62亿元,增长9.8%。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0.46亿元,增长15.6%;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42亿元,增长22.9%。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炼焦业实现增加值0.12亿元,增长4.18倍;非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0.03亿元,增长1.85倍;饮料制造业实现增加值0.39亿元,增长1.14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1.96亿元,增长58.7%;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0.22亿元,增长27.3%;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0.08亿元,增长24.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增加值9.03亿元,增长21.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1.50亿元,增长16.0%;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3.37亿元,增长11.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0.87亿元,下降8.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2.66亿元,下降11.0%;纺织业实现增加值0.41亿元,下降11.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07亿元,下降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