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地区哈密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2-08-19 哈密地区哈密市统计局

哈密市统计局

(2011年4月5日)

2010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七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地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因素,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34.56亿元⑴,比上年增加28.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0.0%。第一产业增加值15.09亿元,增长8.9%,对GDP贡献率4.4%;第二产业增加值60.44亿元,增长28.3%,贡献率61.6%。第三产业增加值59.03亿元,增长14.7%,贡献率34.0%。三次产业比例为11.2:44.9:43.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4.2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30234元,增长19.1%,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达4565美元。

价格: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70%,二季度上涨3.60%,三季度上涨4.40%,全年上涨5.0%,涨幅同比提高3.7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3.3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5.60%,居住类价格上涨3.30%⑵,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20%,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0.70%,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1.1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1.70%,衣着类价格下降4.9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10%。

二、农林牧渔业

基本情况:全市地方有乡(镇)18个,街道办事处5个。村委会91个,全部通电、通电话、通汽车。2010年年底自来水受益村68个,覆盖75.0%行政村。乡村劳动力68008人。乡村从业人员65716人。

农业经济:全年地方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94亿元,同比增长10.76%;其中:农业增加值5.44亿元,增长10.79%;林业增加值0.12亿元,增长38.28%;畜牧业增加值2.21亿元,增长10.53%;渔业增加值0.06亿元,下降6.5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11亿元,增长2.5%。

林业:全年地方人工造林面积0.61万亩⑸。年末实有育苗面积1000亩,其中新育苗面积645亩。当年苗木产量201万株。木材采伐量1133立方米。

畜牧业:年末地方牲畜存栏头数41.25万头(只),同比增长1.98%。出栏74.82万头(只),增长9.42%,其中:大牲畜出栏3.63万头,下降3.20%;猪出栏5.31万头,增长2.91%;羊出栏65.88万只,增长10.78%;家禽出栏108.95万只,增长39.46%。

全年肉类产量2.08万吨,增长5.58%;奶类产量3.08万吨,增长2.67%;鲜蛋产量0.2万吨,增长11.11%;羊毛产量381吨,与上年持平;驼毛产量12吨,与上年持平;牛皮产量2.07万张,下降30.30%;羊皮产量54.21万张,增长0.28%。

主要能源及物资消耗:年末地方农村用电量18350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36%;化肥施用量(折纯)8441吨,增长11.15%;农用塑料薄膜使用1902吨,增长24.07%;农用柴油使用11085吨,增长0.66%;农药使用(实物量)53.62吨,增长0.36%。

农业生产条件:地方农业机械总动力13.8万千瓦,同比增长8.75%,其中:柴油机动力11.05万千瓦,增长11.17%;电动机动力2.75万千瓦,与上年持平。大中型拖拉机1333台,增加365台,动力4.16万千瓦;小型拖拉机4876台,增加16台,动力5.87万千瓦。大中型配套农具3890部,增加922部;小型配套农具6713部,与上年持平;机动脱粒机46台,与上年持平。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92万亩,与上年持平;高新节水灌溉面积58.85万亩,增长35.13%;旱涝保收面积30.92万亩,与上年持平;机电排灌面积33.54万亩,下降26.35;地膜覆盖面积31.55万亩,增长26.00%;机电井3345眼。

劳务输出:全年地方外出务工人员22772人,增长15.5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2.5%。地方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7.7亿元,增长19.2%,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6.75亿元,增长66.2%;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7.25亿元,增长9.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3.17亿元,增长13.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19.5亿元,增长15.3%。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5.69亿元,增长21.5%;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01亿元,下降4.4%。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92亿元,增长90.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3亿元,增长45.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7.63亿元,增长29.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27亿元,增长26.5%;有色金属矿采选业2.38亿元,增长18.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93亿元,增长11.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6.69亿元,增长2.9%。

销售产值: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80.76亿元;产销率103.14%,比上年提高9.04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86.84亿元,同比增长51.6%;实现利润6.37亿元,增长3.37倍;利税13亿元,增长2.33倍。

工业园区:年末累计登记入驻企业120家,建成投产企业68家。全年园区内企业实现产值16.9亿元。实现利润2.2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配套资金0.30亿元。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0亿元。

建筑业经济: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9.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5%。地方具有资质等级独立核算的总专包和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12.49亿元,增长9.0%。实现利润0.2亿元,增长4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5.36万平方米,增加42.55万平方米,增长58.4%;房屋竣工面积42.96万平方米,增加2.44万平方米,增长6.0%。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78亿元⑹,同比增长56.4%。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47.03亿元,增长55.8%;农村投资6.75亿元,增长7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8.42亿元,增长88.4%;第二产业投资57.18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投资88.18亿元,增长1.2倍。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地方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7.46亿元,增长40.1%。其中:城镇投资87.44亿元,增长40.3%;农村投资0.02亿元,下降84%。

在地方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50亿元,增长30.7%;第二产业投资47.6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投资36.36亿元,增长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