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孟连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19 普洱市孟连县统计局

2010年,面对八十年未遇的冬春持续干旱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内聚人心、外塑形象、振奋精神、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注重优化经济和转变发展方式,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革开放,注重生态和城乡环境建设,注重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围绕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县呈现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一)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10599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增幅上升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046万元,增长9.7%,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3579万元,增长18.9%,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16194万元,增长14.3%,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7385万元,增长32.6%,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2369万元,增长16.0%,拉动经济增长6.0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0:22:38调整为38:22:40,从“一、三、二”的发展格局逐步调整为“三、一、二”的产业发展格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40%,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明显加快。

人均生产总值7895元,比上年增加123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9%。

(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在全县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8633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4.8%,提高到45.9%,上升1.1个百分点。至12月末,注册的个体工商户数达3607户,比上年增长11.5%;从业人员7470人,比上年增长9.3%;注册资金15249万元,比上年增长15.3%。注册的私营企业户达188户,比上年增长11.2%;从业人员2971人,比上年增长6.2%;注册资金35213万元,比上年增长59.9%。

(三)财政收支同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91万元,增收1129万元,增长27.8%。地方收入中增值税836万元,增长35.3%;营业税1825万元,增长7.5%;企业所得税88万元,增长131.6%;个人所得税190万元,增长91.9%;城市维护建设税191万元,增长24%;耕地占用税150万元,增长1250%;房产税234万元,增长61.4%;车船使用税119万元,增长220.4%。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全年税收收入4104万元,增长25.5%。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民生工程”提供了财力支持。

财政支出保障有力。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6168万元,比上年增支12536万元,增长28.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879万元,增长32.5%,农业支出4094万元,增长48.2%,科学技术支出123万元,增长7.0%,教育支出7480万元,增长10.3%,医疗卫生支出4514万元,增长27.7%,文化体育支出815万元,增长10.5%,住房保障支出4424万元,增长564.3%。大力调整支出结构,确保各项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性项目支出,保证社会保障、工资发放、农业、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重点支出的需要。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在遭受严重干旱的影响,小春作物减产的情况下,县委、政府采取“小春损失大春补”等有力措施,加大大春作物的种植,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财政支农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植特色农业产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粮食丰收、经济作物较快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成绩。

(一)农林牧渔业全面增长。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25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7%。其中:农业产值32782万元,林业产值20714万元,牧业产值9680万元,渔业产值771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309万元。

(二)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增产。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4.51万亩,比上年增长1.93%。粮食总产量4874万公斤,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产102万公斤,增长2.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占有粮食363公斤。粮经比例为62︰38。四大粮食作物产量“两增两减”:稻谷产量3302万公斤,增长3.45%;玉米1486万公斤,增长3.17%;豆类49万公斤,下降21.09%;薯类产量12万公斤,下降24.53%。

茶叶产业。茶叶面积78783亩,比上年增加966亩,增长1.24%,其中:采摘面积70743亩,比上年增加11883亩,增长20.19%。干茶产量1921吨,比上年增加189吨,增长10.91%,茶农人均收入1282元,比上年人均增加379元。

甘蔗种植。甘蔗面积80033亩,比上年增加9855亩,增长14.04%,产量324104吨,比上年增加6580吨,增长2.07%。蔗农人均收入2294元,比上年增加467元。

咖啡生产。咖啡面积54285亩,比上年增加11787亩,增长27.74%,其中:投产面积27168亩,比上年增加6146亩,增长29.24%。产量3122吨,比上年增加779吨,增长33.25%。咖啡农人均收入1783元,比上年增加368元。

橡胶产业。橡胶面积299794亩,比上年增加9281亩,增长3.19%,开割面积140246亩,比上年增加9943亩,增长7.63%,干胶产量13440吨,比上年增加447吨,增长3.44%。胶农人均收入5417元,比上年增加555元。

(三)林业生产取得新的进展。2010年全县人工造林面积1227公顷,比上年增长232.5%;零星(四旁)植树15万株。木材产量39433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商品材:17600立方米。

(四)牧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5349吨,增长16.1%,其中,猪、牛、禽肉分别增长15.1%、22.6%、24.1%,按常住人口测算,人均肉产量39.8公斤,比上年人均增加了5.4公斤。生猪、牛、羊家禽存出栏同时增加,水产品产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五)农村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田水利建设大幅度提升,全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5678万元,比上年增长128.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累计9020公顷,比上年增长1.5%;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3公顷,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3030公顷,比上年增长4.5%;水利工程蓄水库容达5121万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43.64%,比上年增加1.44个百分点;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540公顷,比上年增长5.2%;累计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8.76万人。农机装备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033万瓦特,比上年增长15.3%;大中型拖拉机1518台,比上年增加214台;小型拖拉机1932台,比上年增加134台。全年农机化投入1012万元,比上年下降0.38%,机耕面积56104亩,比上年增加20051亩、机灌面积12078亩,比上年增加1843亩,机收面积32674亩,比上年增加9857亩。全年农村用电量867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7.43%;化肥施用(折纯)量4561吨,比上年增长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