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鲁甸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鲁甸县统计局 2012年5月10日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转方式、调结构、培特色、增投资、强后劲、促和谐为抓手,克服了旱灾、物价上涨等不利影响,扎实开展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309541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026万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61650万元,增长28.3%,其中,工业增加值135803万元,增长30.8%,建筑业增加值25847万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77865万元,增长8.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7884元,比上年增加1431元,同比增长16.8%。 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3.1:49.6:27.3调整为22.6:52.2:25.2,继续呈现“二、三、一”格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提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支撑作用显着。 非公经济快速增长,全县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18008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6.1%。比重由上年的55.7%提升为58.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9.9%。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比去年上涨5.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7%。 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8%。能源消费总量为25.06万吨标准煤(等价热值),较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为1.16万吨标准煤,占总能源消费4.6%;第二产业为15.23万吨标准煤,占总能源消费60.8%,其中工业为14.72万吨标准煤,占第二产业能源消费96.7%;第三产业为3.16万吨标准煤,占总能源消费12.6%;居民能源消费量为5.51万吨标准煤,占总能源消费22.0%,实现了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522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种植业产值58763万元,增长5.6%,林业产值2518万元,增长5.7%,畜牧业产值40773万元,增长8.1%,渔业产值393万元,增长9.7%,农业服务业产值2777万元,增长4.8%。 全年粮食产量141169吨,比上年减产3449吨,减少2.4%。烤烟产量8194吨,同比减少13.2%;油料产量878吨,比上年减产220吨,减少20.0%;水果产量9265吨,比上年下降3.5%;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8万亩,比上年增加2.9万亩,增长3.9%。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7.1万亩,同比增长6.5%,烤烟播种面积5.3万亩,下降8.6%。 本年新增造林面积6.9万亩,森林面积达95.96万亩,森林覆盖率30.96%。林产品产量有较大增长,油桐籽产量597吨,减少0.8%,核桃产量2300.0吨,增长89.8%,板栗产量109.4吨,增长5.0%,花椒1175吨,增长49.3%。 肥猪全年出栏229103头、年末存栏245830头,同比分别增长8.3%和增长1.7%,大牲畜出栏25427头、年末存栏97906头,同比分别增长11.2%和5.7%。全年肉类总产量25179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6%。 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430万瓦特,增长1.8%,有效灌溉面积14.73万亩,年末拥有各种水库16座,库容达2604万立方米,全年农村用电量385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1%,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1086吨,增长1.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县工业企业9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3家,规模以下工业80家。全社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5024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92499万元,比上年增长36.6%,完成增加值101832万元,同比增长36.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7748万元,增长72.8%。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产值37588万元,增长38.7%;重工业产值312664万元,增长了40.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完成产值16284万元,股份合作及私营工业完成产值318950万元,个体工业产值15013万元。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降,铅选矿产品含铅量4461吨,下降12.4%,锌选矿产品含锌量60297吨,增长0.5%,金属锌产量65094吨,增长18.8%,发电量29620万度,下降24.9%,供电量34351万度,增长30.5%,水泥产量59.12万吨,增长18.2%,磷肥(折纯)25212吨,增长43.8%。 年末县内注册建筑业企业8户,其中资质内建筑业企业7户,资质以外建筑业企业1户。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5847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5.8%。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881万元,比上年增长25.4%。第一产业投资额40191万元,增长35.9%,第二产业投资额107213万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3477万元,增长26.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70857万元,同比增长24.0%,集体单位投资1191万元,私营企业及其他单位完成投资128833万元,增长26.1%。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农林牧渔及水利业投资40191万元,增长35.9%,工业及能源建设投资107213万元,增长19.9%,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93026万元,增长73.1%,教育投资2478万元,下降71.2%,其他行业投资57973万元,下降1.2%。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1390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2%,客运周转量13071万人公里,增长15.4%。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7635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9.2%。 年末全县固定电话(含致富通)5668部,比上年下降49.3%,移动电话用户数14.34万户,比上年增加1.96万户,增长15.8%,电话普及率达37.83部/百人,有线互联网用户数4503户,比上年增加989户,无线上网卡1642户。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013万元,比上年增长21.7%。城乡消费基本同步增长,农村市场转旺。县以上实现零售额34513万元,增长31.7%,市场份额为62.7%;县以下农村实现零售额20500万元,增长8.0%,市场份额为37.3%。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600万元,增长22.2%,市场份额达到97.4%。 七、财政、金融业 2011年,努力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财税金融工作。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6052万元,比上年增收9945万元,增长27.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448万元,比上年增收4782万元,增长30.5%;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1150万元,比上年增支23657万元,增长20.1%。税务部门共组织各项税收45382万元,比上年增收8946万元,增长了24.5%,其中,国税收入29249万元,增5032万元,增长了20.8%,地税收入16133万元,比上年增收3914万元,增长32.0%。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32205万元,比年初净增42049万元,增长22.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22320万元,增加23808万元,增长24.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165086万元,比年初增加22819万元,增长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