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六枝特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12-08-17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统计局

六枝特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六枝调查队

(二○一二年三月)

2011年,在特区党委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区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民生得到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为67.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亿元,比上年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33.08亿元,比上年增长28.8%;第三产业增加值2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10.52:46.12:43.36调整为10.31:48.75:40.94。按年平均人口(常住半年)为49.44万人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为13728元,按年末汇率(1:6.3009)折算,约合2179美元。

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2011年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达80.8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实现营业收入7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1%;实交税金2.35亿元,比上年增长24.20%。

二、农业

2011年,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农业总产值达11.03亿元,同比增长22.4%,实现农业增加值7亿元,比上年增长1.9%。粮食种植面积39163公顷,比上年增加1037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459公顷,比上年增加189公顷。糖料种植面积9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150公顷,比上年增加108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53097吨,比上年减产6745吨,比上年下降4.22%。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2011年全区共有经济林面积2107公顷,封山(沙)育林面积8847公顷,幼林抚育面积1200公顷。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2011年,全年肉类总产量19237吨,比上年减少0.58%,其中:猪肉产量15031吨、牛肉产量1842吨、羊肉产量323吨、禽肉产量160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20%、6.23%、11%和-2.97%。全年水产品产量达958吨,比上年增长134.8%。畜牧业产值达31370万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8.45%,比上年提高2.03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4.32亿元,比上年增长50.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47.03亿元,比上年增长46.75%,规模以下工业产值完成47.29亿元,比上年增长55.38%。工业增加值完成29.75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30.1%。

建筑业发展加快。在基本建设投资高位增长的拉动下,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33亿元,比上年增长2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总量不断增加。2011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0.67%,50万元以上投资50.2亿元,比上年增长89.3%。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0.38亿元。

五、区内贸易和旅游

全区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消费活跃,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88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完成147365万元,同比增长19.96%,住宿和餐饮业完成48515万元,同比增长20.08%。

区内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64万人次,同比增长147.86%,实现旅游接待收入6.99亿元,同比增长585.78%。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76648万元,增长11.2%。

2011年,完成道路货物周转量7692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5.5%;完成道路旅客周转量1260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9%。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总量13459万元,比上年增长9.3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总量1130万元,比上年增长61.06%;电信业务收入总量12329万元,比上年增长6.25%。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26408户;移动电话用户159120户;互联网用户达14457户;年末全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85528户,比上年末增加2633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7部/百人,每百人拥有电话比上年增加7部。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财政总收入完成66595万元,同比增25.6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9850万元,同比增长75%。总支出254019万元,同比增长48.3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15664万元,同比增长36.3%;基金支出38355万元,同比增长194.65%。支出主要用于教育、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

金融业快速发展。2011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95443万元,比年初增加153843万元,同比增长28.41%,其中:单位存款327670万元,个人存款352085万元,财政性存款15632万元,其他存款5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82536万元,比年初增加58651万元,同比增长18.11%,其中:短期贷款52674万元,比年初增加23736万元,同比增长82.02%;中长期贷款320301万元,比年初增加27055万元,同比增长9.23%;票据融资9561万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年商业保险保费收入5818万元,比上年下降1.19%,各项赔款和给付3242万元,比上年增长24.47%。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11年年末,全区有各类学校284所,教职工4868人,专任教师4629人,在校学生12034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小学五年巩固率达99.6%,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50.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13.6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5.1%。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2011年末,全区共有科教文化服务中心19个,图书馆1个。新建乡村两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5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20处,实施农家书屋223个村(社区),广播电视“村村通”新增覆盖农户7.28万户,实施数字电视工程3.3万户,网络宽带覆盖全区,普及率达10%。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得到加强。2011年末,全区共有医院、卫生院32所,采血机构1所,计生妇幼保健服务中心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个。医院、卫生院年末共有床位1293张,卫生技术人员140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39人,卫生防疫人员91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6.84‰,婴儿死亡率12‰,产妇住院分娩比例83.38%。

九、人口、劳动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2011年,年末总人口(常住半年及以上)49.36万人,年末户籍总人口69.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5.4万人,非农业人口14.19万人。全区人口出生率为5.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3‰;政策生育率为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