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清镇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17 贵阳市清镇市统计局

清镇市统计局

2012年4月24日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克服特大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加快、效益较好、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顺利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既定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70698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4659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564715万元,增长28.5%;第三产业增加值491324万元,增长16.1%。三次产业结构为9.79:48.24:41.97。人均生产总值达24972元,同比增长20.8%。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4659万元,比上年增长4.2%。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1719公顷,比上年下降0.39%;蔬菜播种面积17291公顷,比上年增长12.21%;烤烟播种面积2728公顷,比上年增长3.84%。受干旱影响,全年粮食产量79028吨,减产41%。其中夏粮产量12791吨,减产3.76%;秋粮产量66237吨,减产45.1%。主要农产品中,蔬菜和油料产量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5.46%和36.37%。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08公顷,比上年下降37.73%。

全年肉类总产量31213吨,比上年增长1.68%;牛奶产量10188吨,比上年增长51.36%。全市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34%;全年实现机耕面积9850公顷,比上年增长34.3%;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6394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4591万吨,比上年增长2.8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00853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7.6%。

轻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1.3%,重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71%;国有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03%;股份制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5.08%;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4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3.9%;高新技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82%。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84805.6万元,比上年增长24.9%。实现利税总额40168万元,比上年下降6.82%。工业产销率达91.58%,比上年下降4个百分点。

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3862万元,比上年增长3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1.6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16456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6.9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4514万元,比上年增长53.4%。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59963万元,比上年增长104%。按工程用途分,住宅投资109322万元,增长137.23%,其中经济适用房投资732万元,办公楼投资1914万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1482万元,其他投资37245万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140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限额以上完成4608.6万元,比上年增长22.3%;限额以下完成213531.4万元,比上年增长22.6%。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0745.6万元,比上年增长24.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7394.4万元,比上年增长17.3%。

六、招商引资

全年外商投资项目2项,实际直接利用外资998万美元;引进内资项目91项,项目计划投资总额4112121万元,实际到位金额540071万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1456万吨,比上年增长7.24%。完成旅客发送量112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3%。

全市邮政业务总量1555万元,比上年增长50.68%;电信业务总量19192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36万户,比上年增长10.9%;移动电话用户34.17万户,比上年增长31.9%;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22万户,比上年增长49%。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数340.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85%;国内旅游收入241500万元,比上年增长43.96%。接待海外旅游人数5765人次,比上年增长54.93%,其中外国人旅游152人次,占2.64%;港澳同胞旅游3546人次,占61.51%;台湾同胞旅游2067人次,占35.85%。旅游外汇收入108.6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4.38%。旅游总收入242200万元,比上年增长43.86%。

八、财政、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30377万元,比上年增长3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405万元,比上年增长4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2828万元,比上年增长32.3%。

全市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46847万元,同比增长10.3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0425万元,同比增长20.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63277万元,同比增长12.5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4193万元,同比增长6.71%;中长期贷款余额345198万元,同比增长17.3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安排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748万元,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0项。组织实施省、市科技项目12项。

全年高等教育招生712人,在校生1998人,毕业生461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770人,在校生3407人,毕业生904人;普通高中招生3391人,在校生8766人,毕业生2479人;普通初中招生8167人,在校生24540人,毕业生7873人;普通小学招生5552人,在校生36970人,毕业生853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1007人;特殊教育招生7人,在校生64人。

十、文化、卫生

全市有广播电视台1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量5万册。广播人口覆盖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全市2011年末拥有卫生机构75个,其中:医院13个、卫生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医务所室12个、诊所34个、门诊部1个、保健院1个、疾控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校1个。卫生机构床位1304张(包含医院、卫生院、门诊部),卫生技术人员1358人,医生544人(包括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公交运营车辆31辆,运营线路总长度59公里,公交客运总量598万人次。城市出租汽车175辆。

全市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2.5万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长度达到145公里。全年供水总量712万立方米,售水总量462.8万立方米,其中公共服务用水46万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416.8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