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乌当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17 贵阳市乌当区统计局

乌当区统计局

2012年4月12日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特大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加快、效益较好、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顺利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5.51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3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59.17亿元,增长28.2%;第三产业增加值58.02亿元,增长15.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10年7.41:44.31:48.28调整为2011年的6.64:47.14:46.22。

二、农业

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累计投入各项支农资金5.88亿元,年均增长25.59%。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弄箐水库建成并投入使用;鱼洞峡、金家箐水库建设进展顺利,已分别完成工程量的32%、70%;治理病险水库和山塘7座,修建小水池3217口,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9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5.46万亩;建设机耕道135公里,温室大棚设施68.7万平方米,标准化生产基地14个。农业科技含量大幅提高。实施科技项目127个,引进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62个,绿证培训5270人,农机总动力达15.8万千瓦。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完成新堡、下坝、新场和洪济农贸市场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03个,建成供销农村超市、农家店133个。特色农业规模不断壮大。杨梅、黄金梨、樱桃、避雨葡萄等经果林种植面积达6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1.7万亩;食用菌达220万袋;鲜切花种植达1120亩;大鲵、冷水鱼、观赏鱼、黑羽鸡、香猪等特色养殖基地建成7个,投入产出比达2.64。

全年肉类总产量1.08万吨,比上年上升23.9%;牛奶产量1.25万吨,比上年下降13.9%;水产品产量3.35吨,比上年下上升3%。

全区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0.289万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0.87万吨,比上年下降0.63%。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8.69亿元,增长31.89%。其中:四大支柱产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92.16亿元,增长31.34%。四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06亿元,比上年增长34.9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5.99%。

2011年,乌当区工业经济突飞猛进,主导地位不断强化。以做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不断推动生物制药、特色食品、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四大支柱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4.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5%。实现利税总额8.01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工业产销率达83.56%,比上年下降6.34个百分点。

2011年,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3.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119.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7.69%;建筑业房屋竣工面积64.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2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3亿元,同比增长61.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6.24亿元,增长40.26%;更新改造投资14.94亿元,增长186.3%;房地产开发投资49.06亿元,增长64.6%。积极支持省、市属项目建设,全年涉及的省、市重点项目7个(新建4个,改扩建3个),总投资25.74亿元,2011年己开工建设5个,其中:完工2个,在建5个,完成总投资11.95亿元,大幅高于上年水平。目前,正在狠抓乐湾国际、保利生态体育公园、西南工业总部基地等省市区20个重大工程和重点投资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进乌当特色食品工业园(火石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高新惠诚、吉品风味标准厂房建设。

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49.06亿元,比上年增长64.6%。按工程用途分,住宅投资28.92亿元,其中经济适用房投资7.84亿元。

五、商贸、招商引资与旅游业

旅游业发展迅猛。连续五年承办中国·贵阳温泉节(季)开幕式,保利温泉、贵御温泉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认证,保利富豪温泉酒店建成营业,乌当以“温泉之城”整体形象荣获“贵州十大魅力旅游景区”称号。成功承办贵阳市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举办了全国首场森林音乐会。全国20家广播电台并联直播“走进乌当”大型活动,50家广播电台着名主持人现场推介乌当乡村旅游、温泉旅游及自然风光。新堡“三月三”、偏坡“六月六”等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火热开展。“泉城五韵”被评为全省30个最具魅力的村寨之一。《贵阳市乌当区民俗生态旅游经营户等级划分与评定办法》被作为贵阳市地方标准予以发布。乡村民俗生态游、森林公园步道游等旅游产品影响面不断扩散。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劲。仁恒商业街、秘境食街成功打造;宾隆超市、苏宁电器等大型卖场,夜郎皇宫、顺海渔港、泉上美食会等知名餐饮企业陆续进驻;全省最大的冷库瀑布冷库,全省首家医疗器械物流企业康心物流中心,以及新天建材市场建成并投入运营;金融、保险、汽车销售、交通运输、物业管理、中介家政等服务业较快发展,以新天商业中心为核心的城市商圈逐渐形成。2011年,共计接待游客486.61万人次,增长34.34%,实现旅游总收入22.89亿元,增长46.85%。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辐射带动周边乡(镇)餐饮、商贸、房开等行业持续发展,城乡市场表现活跃,物价基本稳定。201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6.22%,逐步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强“引擎”。

我区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贵阳加快发展系列政策实施的有利契机,充分利用乌当温泉、生态资源及区位优势,推进领导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注重投资强度,全年新引进项目53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13个。引进内资67.51亿元,增长86.94%,实际到位资金69.26亿元,增长85.94%,利用外资2670万美元,增长123.04%。

六、交通、邮电业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582万吨,比上年增长13.45%。完成载客运量112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81%。

年末全区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4851辆,比上年增长14.95%。其中载客汽车286辆,和去年同期持平;载货汽车4564辆,增长16.04%。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207万元,比上年增长6.5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09万元,比上年增长16.61%:电信、移动、联通业务总量25498万元,比上年增长6.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27757户,比上年下降9.17%;移动电话用户281676户,比上年增长6.16%;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8346户,比上年增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