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沿滩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教育卫生文化和广播电视 教育工作继续坚持“科教兴区”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坚持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优师工程,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有限教育资源得到合理整合,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双高普九”工作有序推进,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区现有小学67所,在校学生人数22407人,同比增长0.69%;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78%。普通中学16所,招生人数4539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初中招生人数3338人,上升1.95%,高中招生人数1201人,下降5.73%;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13297人,下降3.39%,其中:初中在校学生数10064人,下降6.89%,高中在校学生数3233人,上升9.41%;普通中学毕业生数4801人,下降4.67%,其中:初中毕业生数3999人,下降3.5%,初中升学人数3990人,升学率99.77%,同比上升13.77个百分点;高中毕业生数802人,下降10.09%,高中升学人数799人,增加68人,增长9.3%,高中升学率99.63%,提升17.63个百分点。 卫生保健工作稳定发展,卫生机构和技术人员全面优化,城市卫生、农村卫生、公共卫生三级医疗防保网建设得到巩固和完善,城乡医疗条件继续改善,公共卫生资源更加优质,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截止年底,全区卫生医疗机构(包括医院、卫生院、医疗站、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机构)202个,同比减少1个,病床729张,同比增加76张,卫生技术人员921人,同比减少31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331人,同比减少137人;注册护士196人,同比增加16人。医院2个,卫生技术人员185人,同比增加5人;卫生防疫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24人,同比减少2人;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39人,同比增加8人;乡镇卫生院13个,卫生技术人员317人,同比增加46人;村设医疗点168个,同比增加1个,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307人,同比减少58人。 文化体育事业和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文学艺术创作繁荣活跃。全区举办大型群众文化体育活动8次,创作文学艺术作品150余件,其中:获奖或发表市级以上作品90件;全区有线电视用户达33216户,同比增加2500户,增长8.14%,许可经营网吧29家,全面实现规范化监督管理,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络遍布城乡,并得到稳定健康发展。 人口和环境保护 2011年是稳定低生育水平年,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取得成效,全区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坚持落实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扶助政策,城乡群众生育观念进一步转变。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7.15%,出生人口3984人,同比净增323人,人口出生率为10.37‰,比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死亡人口2616人,减少9人,人口死亡率为6.81‰,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6‰,略高于上年水平,基本保持低生育水平状态。全区年末户籍总人口390540人,同比净增2276人,增长0.59%,其中:农业人口301925人,同比下降0.24%,非农业人口88615人,同比增长3.52%,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5.3,同比缩减0.2个百分点,两性比例逐渐往平衡方向发展。全年常住人口27.34万人,较上年增长0.22%。 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全区仍以减少和控制排污总量、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一手抓新污染控制,一手抓老污染治理,继续巩固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加强重点控制污染源专项检查和釜溪河水域污染综合整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明显改观。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增长较快,但治理效果不理想,环境质量需要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年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总额9895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倍;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6%,略低于上年水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3.1%,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3390吨,同比下降1.11%;工业废水排放量142.45万吨,同比增长2.16倍;工业烟尘排放量1353.5万吨,同比下降46.08%;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84.5%,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应当尽快修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和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创造一个清新、舒适的生活环境,全面提高城乡人民生活环境质量。 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社会治安 各种经济类型城镇在岗职工人数增减不一,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呈快速增长态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无明显变化,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显着提高。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0990人,比上年增加775人,增长7.59%。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4711人,比上年增加286人,增长6.47%;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159人,比上年减少102人,下降39.08%;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在岗职工6120人,比上年增加591人,增长10.69%。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7185万元,增长37.34%。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5818万元,增长25.15%;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66万元,增长37.72%;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802万元,增长48.32%。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3385元,增长23.77%。其中:机关行政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5148元,增长11.5%;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2693元,增长22.41%;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4153元,增长31.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82元,比上年增加1966元,增长14.7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556元,增长14.48%,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42.01%上升为44.63%,较上年提高2.62个百分点。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6616元,比上年增加956元,增长16.8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2元,比上年增加304元,增长6.4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142元,增长12.2%,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59.92%下降为46.11%,降低13.81个百分点,生活质量明显攀升。 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加强,社保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失业现象不容忽视。到年底全区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645人,比上年增加226人,增长1.06%。社会养老、医疗保险(除城镇职工外)覆盖面继续扩展,增量较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面广量小,进展迟缓。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314人,比上年增加1303人,增长11.83%;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4081人,比上年增加8826人,增长25.03%,其中,参加医保的城镇职工11086人,同比下降12.61%,参加医保的城镇居民32995人,同比增长46.19%;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4248人,同比增长19.66%。按照新农保口径统计,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4946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83人,失业率维持在上年的4.2%总水平,城镇失业现象仍需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截止年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虽已辐射到全区各村组,但参加农村医保人数为294872人,同比减少10026人,下降3.29%,参合率为97.43%,比上年降低0.68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