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乌兰浩特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2012-08-16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统计局

全市科技经费支出892.8万元,年内全市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79期,培训农牧民2万人次,培训实用技术10项。全年共申报专利6项,专利实施产值1500万元,发展技术贸易机构1家,技术贸易交易额100万元。全年共推广区级重点技术10项,规模效益达5000万元以上,推广盟级实用技术20项,规模效益达6000万元以上(数据提供:市科技局)。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歌舞团1个,文工团1个,拥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3个,文物站2个,历史文化旧址6个;全市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12.1万册,借阅人次14.7万人次。年末全市有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调频发射机5部,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14%;电视转播发射台2座,电视发射机7部,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69%;有线广播电视用户6.42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6.39万户(数据提供:盟、市文化局和盟、市图书馆、盟广播局)。

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71个,各类医院10个,卫生院7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502张,卫生技术人员2170人(数据提供:市卫生局)。

全市举办综合运动会2次,举办单项比赛20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次,参加活动人数10000人次。在校学生体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3.8万人,占应达标学生的93.8%(数据提供:市体育局)。

十、环境保护

全市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总额780万元。全市拥有污水处理厂2座,垃圾处理场1个。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8363.19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68.35%,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75.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75.2%(数据提供:市环保局)。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平稳。全年出生人口2420人,人口出生率7.69‰,人口死亡率2.63‰,人口自然增长率5.06‰,比上年下降0.74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317790人,比上年增加374人,增长0.1%(数据提供:市计生局、市公安局)。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全市在岗职工年均工资达到29618元,比上年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00元,比上年增加1290元,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5773元,比上年增加572元,增长1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26.8%,农村为38.1%。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2296人,比上年末增长8.4%,其中:参保职工为31912人;离退休人员为10384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5474人,比上年末增长7.7%,其中:离退休人员为10654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130人,与上年末基本持平。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17820人,比上年末增长21.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33652人,比上年末增长6.8%。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73626个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上年增长3.6%,参合率达99.33%(按常住人口计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1088.9万元,受益55082人(次)。全市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26117人,比上年增长1.2%;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为10275人,比上年下降1.9%。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拥有床位638张,年末在院人数475人(数据提供:市社保局、市医保中心、市卫生局、市民政局)。

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实有房屋建筑面积1136.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8.3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9%(数据提供:市房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