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根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金融存贷款规模有所放大。据金融部门资料显示: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13220.03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4.6%;其中:企业存款69157.3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35.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13328.3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7.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37166.6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3.2%,其中:短期贷款32609万元,比上年末增长44.6%;中长期贷款4557.687万元,比上年末下降40.1%。银行现金收入累计达542961万元,比上年末下降6.1%;银行现金支出累计达587797万元,比上年末下降3.5%;现金收支相抵累计净投放4483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44.4%。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险业务收入5268.2万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财产险业务收入747.9万元,比上年下降29.5%;人寿险业务收入4520.3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全年保险赔付支出2965.8万元,同比增长20.1%,其中:财险赔付支出1466.9万元,同比增长291.0%;人寿险赔付支出1498.9万元,同比增长83.9%。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改革稳步推进。年末全市有普通中学校14所,其中:初级中学4所,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中学4所。全年普通中学毕业生2714人,比上年增长6.1%;普通中学招生数2047人,比上年下降18.0%;普通中学在校生6947人,比上年下降11.3%。年末全市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毕业生18人,招生78人,在校生89人。全市拥有小学校13所,小学毕业生1412人,比上年下降14.0%;小学招生715人,比上年下降27.2%;小学在校生5963人,比上年下降13.9%。年末全市有幼儿园16所,在园人数1700人,比上年增长11.2%,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市拥有教职工2762人,其中:专任教师2066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市共推广应用科技项目自治区级2项,呼伦贝尔市级1项,共拨款100万元;鉴定技术贸易合同1项,成交额200万元。全年专利申请2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发展喜人。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6个,组织各类文艺演出123场。年末电影放映单位1个,全年电影放映累计210场。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台和差转台5座;有线电视用户1.19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85.02%;广播人口覆盖率90.0%。全年共播发电视新闻稿件3678条,播发广播新闻稿件3646条,播发新闻专栏27个、182期,《林海纵横》52期,制作电视专题片20部。根河电视台在中央媒体播发新闻24条;在内蒙古自治区电视台、电台播发新闻分别为36条、120条;在呼伦贝尔电视台《呼伦贝尔新闻》中播发稿件238条,在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视台中播发稿件346条。在2008年呼伦贝尔记协组织的评选中根河广播电视台获得四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特别是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旗县级新闻评选中,根河广播电视台获得了两个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 卫生事业稳步加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93个(含个体诊所),其中:综合医院8个,中医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乡镇卫生院5个,疾病防治控制中心6个,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监督所1个,中心血库1个,结核防治院1,个体诊所48个,卫生所17个。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实有床位689张,卫生技术人员1197人。 体育竞技取得新突破。全市拥有体育场馆2个,各类体育场地216个。年内全市共举办各类体育比赛7次。我市选手获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10公里项目第一名。在呼伦贝尔市青少年速滑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社会体育蓬勃发展。参加呼伦贝尔市赛区的老年太极拳剑表演赛,我市获得第二名好成绩;参加呼伦贝尔市老年乒乓球比赛,我市荣获女子团体冠军;参加呼伦贝尔市职工乒乓球比赛,我市取得男子团体冠军、女子团体第三名好成绩。 十、人口 全市人口逐渐减少。据公安部门资料显示,年末全市总人口163130人,比上年减少1782人,下降1.1%;出生人口510人,人口出生率达3.11‰;死亡人口1036人,人口死亡率6.32‰;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3.21‰。 年末全市总户数55981户,比上年增长1.9%,其中,市区户数21997户,比上年增长1.4%。 在总人口中,男性82909人,女性80221人,男女性别比为103.4:100.0;市区人口64603人,比上年下降0.4%;少数民族人口19259人,比上年下降0.9%,其中,蒙古族9873人,比上年下降1.2%;回族3255人,比上年下降1.4%;满族3942人,比上年下降0.5%;达斡尔族908人,与上年持平;鄂温克族421人,比上年增长1.9%。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生活首次突破万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45.5元,比上年增长13.0%;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540.92元,比上年增长34.0%;城镇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住房人均总建筑面积22.4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6%;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减(见附表2)。 全口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518.5元,比上年增长28.7%;地方口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687.9元(含林业剥离的教育、卫生等单位),比上年增长15.6%。 社会保障事业逐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9108人,比上年增长8.2%,其中:个体私营参保人数9069人,比上年增长26.2%;全年共收缴养老保险金10426万元,比上年增长75.7%;全年共为5413名企业离退休职工(含遗属323人)发放养老金,发放金额5435万元,发放率达100%。 年末全市医疗保险参保单位390个;全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总数达45877人,其中:在岗职工28439人,离退休人员17438人;全年收缴医疗保险费3390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收入1980万元(含国有企业退休、困难企业退休单建统筹基金32万元),个人账户收入1410万元;大病基金收入422万元。年末工伤保险参保职工5727人,工伤保险基金收入56万元;年末生育保险参保职工18569人,生育保险基金收入95万元。 年末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786户(其中:林业6381户,地方3405户),总人数23165人(林业13634人,地方9531人),比上年增长4.2%;全年共发放低保金3816.7万元,比上年增长37.95%。全市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个,床位56个,年末在院人数34人。 年末全市住房公积金归集额3830.7万元,比上年增长118.3%;全年向个人支付和偿还职工住房公积金1159.4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全年向职工发放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97户,发放贷款金额606.8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