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合川区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重庆市各项方针政策和我区“3421”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加压奋进,凝心聚力、积极作为,统筹做好保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增后劲等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总量与效益同步提升,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新的进展,惠民利民迈出新步伐,社会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306.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86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46.50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113.30亿元,增长13.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8%,提高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9%,下降2.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23517元,增长15.0%。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三次产业结构从2010年的15.4︰45.1︰39.5调整为2011年的15.3︰47.8︰36.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变动呈现“六涨两降”态势,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7%,衣着类价格上涨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2.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0%,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1%,居住类价格上涨3.7%。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7119人,失业职工再就业948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1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04%,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制约发展的资源、环境、成本、市场等因素日益增加,节能减排形势比较严峻,创新能力不够强,一产业比重过大、二产业比重偏低,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依然比较艰巨,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健全和完善,城乡发展依然不平衡,农村建设还相对滞后,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等。 二、农林牧渔业 2011年,全区认真贯彻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7.75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种植业产值达到44.19亿元,增长6.0%;林业产值达1.42亿元,增长25.0%;牧业产值达到19.01亿元,增长2.3%;渔业产值达到2.61亿元,增长26.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0.52亿元,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6.86亿元,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位居渝西前列。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1.2万吨,比上年增加0.1万吨,增长0.1%,粮食总产量居全市第一,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其中,夏粮5.6万吨,下降3.2%;秋粮65.6万吨,增长0.3%。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面积为12.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2万公顷;油料面积1.0万公顷,增加443.7公顷;蔬菜面积2.3万公顷,增长5.6%。全年油料产量1.8万吨,增长7.2%;蔬菜产量57.18万吨,增长5.5%;水果产量7.8万吨,增长18.7%;肉类总产9.1万吨,增长0.7%;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7万吨,增长20.2%。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变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点36个,启动新农村建设21个,实现农民新居建设1730户,6个统筹城乡示范点新建住房738户,改建231户;龙头企业培育得的新发展:新发展农业加工企业15家,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45家,销售收入达到24.5亿元,同比增长21.8%;镇域产业园建设取得新成就:全区26个镇域产业园新签约项目123个,协议资金26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5.4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85个,建成43个;扶贫开发取得新业绩:启动10个镇13个市级贫困村整村脱贫工作,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000多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1.56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项目等建设,新修农田耕作道路146.4公里,硬化人行便道27.4公里,新建排灌沟渠36.65公里,整修山坪塘45口。农民增收取得新贡献:转移农村劳动力4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8.21亿元,农村土地流转实现45.2万亩,土地规模经营率达到36.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445.77亿元,同比增长38.8%,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261.72亿元,增长38.1%,实现销售产值258.79亿元,增长39.7%;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98.0%。 能源、建材、医药、食品、纺织和机械制造六大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0.87亿元,同比增长42.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2.9%。其中机械制造产业工业总产值45.44亿元,增长57.3%,占17.4%;能源产业工业总产值45.32亿元,增长40.1%,占17.3%;建材产业工业总产值49.17亿元,增长50.1%,占17.3%;食品及农副产品产业工业总产值25.78亿元,增长41.5%,占9.9%;纺织产业工业总产值15.71亿元,增长5.5%,占6.0%;制药产业工业总产值9.45亿元,增长37.6%,占3.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64.9%,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5.49亿元,增长43.3%;实现利润25.78亿元,增长59.7%。 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本年签订合同额106.6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0.5亿元,增长31.1%;竣工产值43.7亿元,增长16.5%。房屋施工面积559.3万平方米,增长33.5%;房屋竣工面积258.5万平方米,增长1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9.93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全年新开工项目162个,增长11.7%,完成投资72.5亿元,增长35.0%。 按登记注册类型看分,国有投资89.88亿元,同比下降8.6%;股份合作投资99.13亿元,增长29.5%;个体私营投资27.70亿元,增长380.6%;其他投资为33.22亿元,增长204.1%。 分三次产业看:一产业完成投资9.02亿元,下降3.0%,占投资总额的3.6%;二产业完成投资118.58亿元,增长91.3%,占投资总额的47.4%,其中工业投资88.30亿元,增长51.8%,占投资总额的35.3%;三产业完投资122.32亿元,增长1.7%,占投资总额的48.9%。 房地产调控政策效应显现,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减缓。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2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0%。房地产投资完成42.44亿元,同比增长20.4%,投资增幅比上年回落176.9个百分点,比2011年上半年回落54.4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