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陆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15 汕尾市陆河县统计局

201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绿色崛起,出色生活”和“建设生态文明县”的总目标,积极抓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经济建设,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的各项工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

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381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498万元,比增5.5%;第二产业增加值109468万元,比增15.2%;第三产业增加值189634万元,比增14.5%。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1.4:29.3:49.3转化为21.6:28.7:49.7。第一产业比重基本持平,第二产业比重稍有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挑战,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调整力度仍需加大,工业发展突破难度较大,改善民生任务繁重。

二、农业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广大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中心,做好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共完成农业总产值140697万元,比增6.3%。其中农业产值76331万元,比增6.4%;林业产值11525万元,比增6.2%;牧业产值45507万元,比增6.2%;渔业产值3249万元,比增6.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085万元,比增6.7%。

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9635亩,与去年基本持平;粮食总产量61630吨,比增5.2%。主要经济作物发展态势良好。其中油料作物面积17955亩,比增2.48%,产量3203吨,比增3.36%;蔬菜面积39152亩,比增2.62%,产量55400吨,比增1.42%。全县水果种植面积194532亩,水果产量65618吨,比增7.93%。

畜牧、水产业较快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8513吨,比增6.49%。肉猪出栏量累计170485头,比增15.47%,生猪年末存栏量88535头,比增9.29%。累计家畜出栏量2535775只,比增2.39%。水产品总产量3693吨,比增5.12%。

林业生产进一步加强。全年造林面积48690亩,森林抚育8158亩,全县森林覆盖率70.62%。

农业机械化建设持续发展。全县有效灌溉面积89510亩,比增0.34%;机械化收割面积12900亩,比上年增长63%。全年农村用电量5681万千瓦时,比增16.77%。

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强。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1138.21公里;农村自来水受益村占总村委的86.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的发展,努力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工业经济效益较快提高。全社会完成工业增加值39559万元,比增18.1%。其中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14家完成增加值21154万元,比增26.1%;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8405万元,比增8.0%。

水电工业建设扎实推进。2011年度全县水电站89宗,总装机容量6.83万千瓦。完成年总发电量1.34亿千瓦时,比上年减少24%。其中规模以上水电企业发电量8854万千瓦时,比减15.7%。

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9286万元,比增28.5%,房屋施工面积80749平方米,竣工62654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5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共37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853万元,比增35.2%。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780万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2077万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966万元。按城乡分,城镇完成投资55187万元,比增29.4%,农村完成投资30666万元,比增47.0%。分行业看,其中道路运输业投资4004万元,教育投资6384万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6453万元。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其中港澳台商完成投资4331万元,民营投资34429万元。

房地产投资进一步扩大。房地产业完成投资额12745万元,比增96.1%;房屋施工面积72269平方米,比减2.7%;商品房销售面积32864平方米,比增3.9%。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和邮电业快速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3550万元,比增22.1%。客货运输总量增长加快,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43515万吨公里,增长18.8%;货运量535万吨,比增18.1%;旅客周转量45199万人公里,比增24.3%;客运量665万人,比增15.1%。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2424万元,比增21.4%;邮政业务总量完成556万元,比增17.3%。全县移动电话用户15.35万户,比增16.7%;电话用户4.25万户,比减7%。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市场消费不断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251万元,比增17.3%。分行业看,其中批发业1995万元,比增73.5%;零售额222738万元,比增15.0%;住宿餐饮业16518万元,比增51.3%。

对外经济持续发展。外贸出口总额1802万美元,比增58.0%。全年新批准外资项目1宗,合同利用外资2722万美元,比减17.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万美元,比增38.0%。

旅游业发展持续较快发展。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县旅游接待24.57万人次,旅游收入为7261.1万元,分别比增35%、38%。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456万元,比增32.0%。其中税收收入11289万元,增长37.5%;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5401万元,比增31.2%。财政综合增长率43.2%,提高1.19个百分点,全省排第5名,全市第1名。

金融业务形势良好。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96378万元,比年初增14.1%。其中储蓄存款231370万元,比年初增16.8%。各项贷款余额82179万元,比年初减0.5%。其中短期贷款16714.7万元,比年初减少50.7%;中长期贷款65464万元,比年初增34.5%。

八、科技、教育、卫生、文化

科学技术队伍进一步扩大。全县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206人,比上年增加639人。其中高级职称266人,比上年增加58人;中级职称2426人,比上年增加345人;初级职称2100人,比上年减少120人分别。全年专利申请数18件,比上年增加5件;授权数5件,比上年减少6件。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县普通高中5所,在校学生11079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7159人;初中11所,在校学生21560人;小学101所,在校学生27010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3%。当年大中专学校录取人数2835人,其中本科565人,专科1075人,中专1195人。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26个,床位56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71人,其中医生575人。卫生防疫人员138人。注册护士174人。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5‰,婴儿死亡率4‰,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7.5%,医疗质量有了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