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英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15 清远市英德市统计局

2008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持之以恒抓创新,克难攻坚求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依然良好,呈现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快速、经济结构有所优化、发展方式逐步改变、民生福祉不断改善的态势。

一、综合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2008年英德市生产总值为138.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增速比清远市高1.8个百分点,连续五年达到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4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8.70亿元,增长35.6%;第三产业增加值55.47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0:37:43调整为18:42:40,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2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为14427元,增长18.9%。

价格指数。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104.5%,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提高9.8个百分点,衣着类价格下降5.5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提高1.6个百分点,医疗保健类价格提高2.8个百分点,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提高2.2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提高0.2个百分点,居住价格提高3.4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价格提高4.6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全年财政总收入17.28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22亿元,增长38.1%,其中地方级税收收入4.83亿元,增长26.2%。财政总支出15.48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5.13亿元,增长39.8%。

劳动就业。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员55.9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4万人,其中乡村从业人员47.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3万人。年末在岗职工39523人,比上年末增加34人。全年累计转移输出劳动力28766人。全年安排再就业职工人数338人,安排城镇待业人员1116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0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比上年末提高0.4个百分点。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地、能源、交通等瓶颈约束突出;经济总量还比较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市区环境保护工作有待加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度加大;节能降耗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37.60亿元,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22.14亿元,增长1.1%;林业产值2.65亿元,增长9.6%;牧业产值10.13亿元,增长5.2%;渔业产值1.79亿元,增长14.2%。

种植业。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0.96万亩,比上年减少0.3万亩,下降0.4%;全年粮食总产量20.4万吨,比上年下降4.3%;全年种植蔬菜面积24.3万亩,同比减少0.1万亩,下降0.3%;蔬菜总产量41.9万吨,同比增长2.8%。今年我市桑园面积为4.4万亩,蚕茧产量达1.5万吨,同比增长4.6%。目前水果种植面积达17.8万亩,比上年增长22.5%,产量达8.6万吨,同比增长27.5%。

畜牧水产业。全年肉猪出栏量30.0万头,比上年下降4.8%;出售和自宰肉用牛0.8万头,下降3.9%。肉类总产量3.1万吨,增长5.2%。其中猪肉产量2.4万吨,增长1.5%;牛肉产量0.1万吨,下降1.3%,家禽肉产量5764吨,增长13.1%。牛奶产量1.1万吨,增长20.7%;水产品产量2.0万吨,增长11.6%。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9.8万千瓦,比上年基本持平,农村用电量9202万千瓦时,增长7.0%。化肥施用量(折纯)6.7万吨,下降0.6%。有效灌溉面积34.0万亩,其中机电排灌面积2.3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从产值完成情况看,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193.26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其中,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82.60亿元,增长67.7%。从实现的增加值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1.89亿元,增长42.5%;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7.92亿元,增长98.2%;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3.96亿元,增长35.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3.38亿元,增长6.8%;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2.87亿元,增长186.4%;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6.75亿元,增长36.5%;“三资”企业完成增加值37.79亿元,增长43.3%。

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增长的有:水泥熟料2165.4万吨,增长10.2%;水泥1614.3万吨,增长16.6%;成品糖2.03万吨,增长1.3倍;发电量80410万千瓦时,增长19.6%;生铁5.1万吨,增长8.4%。下降的是:人造板7.9万立方米,下降22.0%;硫酸(折100%)11.0万吨,下降25.3%。

建筑业。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8家,完成总产值4.09亿元,比上年增长0.3%;施工房屋面积34.6万平方米,下降20.0%,实现利润1610万元,比上年增长2.9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70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2.37亿元,下降6.8%;更新改造投资12.77亿元,下降23.6%;房地产开发投资13.27亿元,增长97.3%;其他投资63.09亿元,增长84.7%;农村私人投资11.28亿元,增长53.6%。

投资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6.62亿元,增长2.3倍。第二产业投资63.30亿元,增长43.9%。其中工业投资63.30亿元,增长43.9%;制造业投资54.56亿元,增长56.7%;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4.58亿元,下降27.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4.78亿元,增长18.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投资17.64亿元,比上年下降31.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1.1%。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27.52亿元,增长27.4%;农村实现零售额32.51亿元,增长26.4%。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2.41亿元,增长25.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62亿元,增长37.9%。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84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倍。其中,一般贸易出口3919万美元,增长5.5倍;“三资”企业出口8396万美元,增长1.5倍。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4亿美元,增长27.4%;合同利用外资9052万美元,增长2.2倍。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5111公里,其中省养公路417公里,地方公路4694公里。

邮电通信业。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收入3.71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701万元,增长21.6%;电信业务收入3.44亿元,增长5.5%。传统的邮政业务比例减少,移动通信、互联网络、数据通信等新的电信业务发展强劲。全年邮路长度521公里,处理函件34.4万件;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3.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1.1万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5.9万户;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39.5万户,增长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