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荆州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名区、和谐新区”的奋斗目标,以“产业发展年”为主线,深入开展“治三风,建功业”活动,全区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 一、综合 三次产业联动效应明显,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12亿元,同比增长12.8%,是建区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18亿元,同比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亿元,同比增长20.10%;第三产业增加值18.3亿元,同比增长9.3%。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9:34:37调整为30.4:35.1:34.5。三次产业联动效应明显,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工业主体地位日益凸现,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实现了三次产业的均衡协调发展。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不仅实现恢复性增长,而且出现历史上少有的发展势头,农民增收额度创下历史之最。 2007年,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以“产业发展年”为抓手,以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为主导,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出现历史上少有的发展势头,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增收额度创下历史之最。2007年实现农业总值27.71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农业增加值16.18亿元,同比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4555元,较上年增加630元,同比增长16.05%。 大宗农产品实现大幅增产。农业报表显示,全区粮食总产27.81万吨,同比增加2.71万吨,增10.8%;棉花总产1.68万吨,同比增加0.13万吨,增8.4%;油料总产5.5万吨,同比增加0.32万吨,增6.2%。 畜牧业生产发展迅猛,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发展突出。据调查统计,今年,全区生猪饲养量53.12万头,同比增加4.35万头,增8.92%,其中,出栏33.1万头,同比增0.7%;存栏20.02万头,同比增25.9%。全区家禽饲养量1208.01万只,同比增加346.01万只,增34.19%,其中,出笼805.03万只,同比增加218.03万只,增37.14%;家禽存笼402.98万只,同比增加127.98万只,增46.54%。2007年新建养殖农禽小区27个,养殖农禽小区总数达到61个,比去年增79.41%;新增生猪“150”养殖模式10家,总数达到11家;新增畜牧专业养殖大户130户,总数达到606户,比去年增27.31%;养殖大户生猪饲养量22.19万头,占全区生猪饲养总量的41.77%;新增家禽专业养殖大户304户,总数达到623户,比去年增95.29%;养殖大户家禽饲养量761.66万只,占全区家禽饲养总量的63.05%。 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名特优水产发展成就显着。据调查统计,今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已达12.16万亩,比上年新增2.72万亩,增28.81%,其中,新增稻田养虾2万亩,全区水产品总产7.22万吨,同比增0.94吨,增14.96%。全区名特优放养水面已达到6.7万亩,占全区水产养殖面积55.09%,其中,小龙虾2万亩、网箱黄鳝2100亩(45万平方米)、黄颡鱼8500亩、龟鳖2500亩、螃蟹25000亩、青鱼鲟鱼等9000亩。 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增收额度创下历史之最。据记账户资料显示,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55元,比上年增加630元,同比增16.1%。 三、工业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园区建设成效明显。 今年,全区以“产业发展年”为主线,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治三风,建功业”活动,工业经济发展迅速,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我区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拍马工业园、城南开发区为依托,石油机械、纺织印染、造纸印刷三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格局,园区建设成效明显。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统计报表显示,2007年全区实现工业总值62.88亿元,较上年增加11.63亿元,同比增长31.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78亿元,同比增长35.22%;完成工业增加值15.65亿元,同比增长27.88%;销售收入达到35.13亿元,同比增长34.24%;利税总额2.56亿元,同比增长57.06%;实现利润总额1.43亿元,同比增长57.14%;全口径工业税金1.56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48.14%,同比增长35.04%;全口径工业用电量为3.57亿度,同比增长27.1%。 产业集群建设快速推进,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石油机械、造纸包装两大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轻工纺织、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三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集群效应初步显现。机械工业快速发展,以石油机械制造为主的机械工业继续领跑全区工业发展,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07年,石油机械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1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50.42%。石油机械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7.12亿元,同比增长49.83%,“石油四机”被认定为中国名牌;造纸包装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9.74亿元,同比增长14.18%;轻工纺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1家,实现总产值7.36亿元,同比增长11.68%。 骨干企业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2007年,积极推进“323”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通过引进一批、发展一批骨干企业,实现了规模以上企业量的扩张和效益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3家,新增24家,其中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有石油四机1家,产值过亿元的有四机赛瓦、拍马纸业、骏马纸业、湖北四钻、江汉建机、荣海纺织等企业6家;入库税收过千万的工业企业达到3家,过500万的达到2家,过100万的达到10家;前20名重点骨干工业企业产值41.31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6.81%,前20名重点骨干工业企业共实现税收1.25亿元,占全区工业企业总税收的80.12%,占全区财政收入的38.6%。 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2007年,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明显加大,目前入园企业已有48个,其中九阳机械电子工业园项目21个,拍马造纸包装工业园项目6个,学堂洲新型建材工业园项目10个,川店紫荆工业小区项目11个。工业园区建设中,四大园区(拍马工业园、九阳机械工业园、纺织工业园和学堂洲工业园),可完成工业总产值44.23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82.2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依然强劲,投资总量成倍增加,投资对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007年,全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89亿元,同比增长156.86%,创2000年以来的新高,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投资完成21.34亿元,同比增长142.15%;房地产完成1.96亿元,同比增长1606.4%;农村50万元以上投资完成0.8亿元,同比增长442.7%;农村私人完成0.79亿元,同比增长7.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