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石鼓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13 衡阳市石鼓区统计局

石鼓区统计局

2011年3月20日

2010年,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践行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贯彻“南改北拓、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实现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综合实力显着提升,经济结构显着改善,民生事业显着进步,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得到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17亿元,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3.01亿元,增长3.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2%;第二产业23.37亿元,增长15.2%,占生产总值比重为34.28%;第三产业41.79亿元,增长16.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30%。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25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20人。

全年财政总收入90601万元(含新增消费税),为年度预算的133.33%,较上年增收25907万元,增长40.05%。税收收入完成88563万元,较上年增收25262万元,增长39.91%。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总产量2.31万吨,比上年增长0.67%;蔬菜总产量7.64万吨,比上年增长3.25%;瓜果总产量4710吨,比上年增长5.3%;肉类总产量10055吨,比上年增长4.6%,其中禽类总产量870吨,比上年增长6.1%;水产品产量3141吨,比上年增长5.2%,淡水养殖面积390公顷,其中鱼塘330公顷,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68.9亿元,增加值17.53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58家,实现产值62.5亿元,比上年增长40%。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83亿元,比上年增长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01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9.79亿元,比上年增长76.55%,其中技改投资15.98亿元,比上年增长65.35%。

五、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5亿元,比上年增长29.2%。2010年,全区共有限额以上批发企业7家,实现营业额58505万元;限额以上零售企业19家,实现营业额161231万元;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10家,实现营业收入27018万元。

六、教育、文化、科技

全区33所中小学共有各种功能室219间,其中学生计算机室21间,多媒体室9间,实验室38间,图书室33间,音乐室26间,体育卫生室33间,体育器材室25间,城区学校全部按合格学校标准配齐各功能室,各校均有运动场,其中18所学校建有环形跑道。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升学率100%,辍学率为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100%,中学年辍学率0.3%;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

全年共组织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0次,其中大型广场文化活动8次。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作品9件,获奖作品8件。

全年共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6项,其中省科技项目2项、市科技项目4项。

七、卫生和服务

全年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达14.4万份,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83200份,全年共发生各类传染病共计1210例。

对儿童接种卡介苗3513针次、服食糖丸14034剂次,接种百白破疫苗10164针次、麻疹疫苗6592针次、乙肝疫苗14034针次、乙脑疫苗4734针次、白破疫苗1863针次、流脑A群疫苗5073针次、流脑A+C群疫苗4312针次。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506元,比上年增长13.0%,农民人均纯收入7538元,比上年增长14.9%。

全年,全区社会保险新增扩面10222人,其中养老保险3510人,失业保险607人,医疗保险852人,工伤保险5268人,生育保险453人。全区共征缴社会保险基金3590.23万元,其中养老保险3182万元(机关事业960万元,企业2222万元)、失业保险55.4万元、医疗保险348万元、生育保险10万元。

2010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累计登记参保人数达60423人,征缴基金758万元,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补偿率为62.9%。农合参保人员41744人,参保率98.5%,区、乡级住院补偿率为67%。拨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3555万元(其中企业2569万元,机关事业986万元)。

城市低保累计保障95969户,保障人数190421人次,累计发放低保金2743万元,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差已达163.4元。全区现有农村低保对象699户、1513人,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04.51万元;共有五保对象219户,全年共发放五保资金37.19万元。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有关区域人口数和结构数据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