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源汇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11 漯河市源汇区统计局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全区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民生和社会事业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99136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777万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17682万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215677万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为11.0:53.0:36.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被调查的八大类项目中4升4降,其中食品类上涨9.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3.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1%,居住类上涨7.5%,烟酒及用品类下降1.6%,衣着类下降0.1%,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3.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1%。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061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03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

二、农业

全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19990公顷,比上年减少656公顷,其中夏粮种植面积11021公顷,增加397公顷;秋粮种植面积8969公顷,减少1053公顷。全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352公顷,减少272公顷,其中棉花种植面积611公顷,减少68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37公顷,减少204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796公顷,增加189公顷;瓜果种植面积366公顷,减少37公顷。

全年全区粮食总产量125426吨,增长5.6%,其中夏粮产量74110吨,增长8.7%;秋粮产量51316吨,增长1.6%。全区棉花产量672吨,增长2.8%;油料产量2427吨,下降9.3%;烟叶总产量867吨,下降27.3%;全年肉类总产量26949吨,增长2.3%;禽蛋产量8032吨,增长0.8%;奶类产量44632吨,下降3.9%。全年水产品产量3458吨,下降29.7%。

全年粮经比例为78∶22,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10295公顷,占小麦播种面积的93.4%。畜禽优质产品率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全年有效灌溉面积12910公顷,减少487公顷;节水灌溉面积4760公顷,增加1150公顷。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8.45万千瓦,增加0.81万千瓦。农村用电5717万千瓦小时,下降1.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72218万元,增长1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8958万元,增长23.7%。产品产销率98.0%。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7.5%,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8.1%,轻重工业比例为60.6∶39.4。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橡胶制品业完成增加值49034万元,增长39.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23974万元,增长68.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1.5%;食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0849万元,增长32.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0.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小麦粉288208吨,增长23.3%;畜肉制品16068吨,增长14.9%;速冻米面食品27520吨,增长11.5%;乳制品102965吨,增长31.2%;轻革12535平方米,下降50.6%;机制纸及纸板78730吨,下降29.2%;工业用电量4069万千瓦小时,增长37.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6841万元,增长32.9%;实现利润78974万元,增长20.9%;实现利税131912万元,增长49.7%。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5464万元,增长15.9%。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58万元,增长96.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4582万元,增长31.9%,增幅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投资452916万元,增长31.0%,增幅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农村投资61666万元,增长81.4%。

全年城镇以上完成工业投资227220万元;房地产业投资55274万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7610万元;住宿和餐饮业投资13053万元;批发和零售业投资75700万元。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10个市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0200万元。豫中南汽贸物流城完成投资82200万元,天泰工业园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9950万元,中小企业创业园项目完成投资10700万元,大洲管业医疗器械加工生产项目完成投资9300万元,中储粮漯河物流园完成投资8900万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704万元,增长19.1%。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0632万元,增长12.0%;零售业零售额429214万元,增长20.4%;住宿业零售额6133万元,增长13.9%;餐饮业零售额40725万元,增长10.8%。

六、对外经济

全年对外贸易出口总额283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00万美元。市外招商引资19.2亿元,其中省外招商引资14.8亿元。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611万元,增长21.1%;一般预算支出53175万元,增长10.2%。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5607万元,其中储蓄存款77728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4118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乡镇初中学校4所,在校学生4623人,毕业学生1449人,升学率101.63%;小学校共计53所,在校学生22782人,毕业学生3341人,入学率达到100%,升学率达到133.91%。全区共有成人学校1所,职业中专学校2所,文明市民学校18所,文明农民学校35所。

年末全区用于科学事业经费199万元,成功申报上级科技计划项目16项,其中国家星火计划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4项,区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获上级科技项目经费支持82万元,带动企业投入项目科研资金600多万元。其中河南金囤种业有限公司实施的2010年国家星火计划《囤玉118玉米新品种示范及其配套技术应用》、漯河市金鑫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实施的河南省2010年重点攻关计划项目《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矮抗58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河南金囤种业有限公司实施的市级技术创新专项《超高产强筋小麦选育》,以及小村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有机萝卜品质研究与产业开发》、漯河绿大地林果金蝉种养协会的《绿色食品晚秋黄梨金蝉共同开发与推广》等21个项目创新点突出、经济效益明显。

全年成功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培育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农业示范园区3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举办各类文艺活动27场。共有文化馆1个,下属乡镇文化站5个,农村文化大院65个。

年末全区共有医疗机构7个,其中中心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实有病床床位297张,其中中心医院67张、卫生院150张、妇幼保健院80张;卫生技术人员46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147人,注册护士108人。全区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43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34人。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16.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