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公安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深入贯彻实施“十一五”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落实“工业兴县”战略,加快服务业发展,克服自然灾害和物价上涨等困难,保持全县经济稳定增长。 一、综合 200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67.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4.92亿元,增长14.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9.53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3.20亿元,增长8.6%。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9.1%,居住类价格上涨4.2%,交通和通信工具价格上涨2.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4%,衣着类价格下降0.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4%。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3%。粮食播种面积122.01万亩,比上年增加6.90万亩;棉花播种面积38.07万亩,增加1.53万亩;油料播种面积51.66万亩,减少4.60万亩。粮食总产量59.54万吨,比上年增产4.81万吨,增长8.8%;棉花总产量4.10万吨,减产0.09万吨,减2.2%;油料产量9.27万吨,增产0.77万吨,增9.1%;蔬菜产量27.35万吨,增产1.15万吨,增4.4%;园林水果8.53万吨,增产1.93万吨,增29.2%。(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1) 全县当年造林面积3.30万亩,比上年增长0.55万亩,增20.2%。零星植树(四旁)达到100.56万株,减少22.0%。 畜牧、水产业稳步增长,肉类总产量5.01万吨,比上年增长0.62万吨,增14.2%;淡水养殖面积26.81万亩,比上年增长2.04万亩,增8.3%,水产品产量达到9.73万吨,比上年增长1.71万吨,增21.7%。 农村用电量14539万千瓦时,同比增0.1%;化肥施用量24.58万吨,增0.2%。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生产总值45.04亿元,比上年增长41.7%。工业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县工业完成销售产值43.38亿元,增长41.9%,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3.6%。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29亿元,增长24.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同比增长103.1%,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20.02亿元,增长133.9%;房地产开发投资2.36亿元,增长226.5%。农村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41亿元,增长91.2%;农村私人投资3.57亿元,增长21.0%。在总投资额中,工业投资完成13.05亿元,增长152.3%,占总投资的48.3%;其中,城镇项目工业投资10.44亿元,增长183.7%。 全县施工项目16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8个,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47.13亿元,增长99.3%。其中,新开工项目137个,同比增加17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0.53亿元,增长123.8%。 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37亿元,同比增长0.5%;实现利润1841万元,减少38.6%;税金2124万元,减少5.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2.68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0.08万平方米;招投标承包面积35.87万平方米。建筑业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8944人。 五、国内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分城乡看,城市实现零售额1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农村实现零售额20.46亿元,增长16.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住宿和餐饮业6.23亿元,增长23.6%;其他行业3.98亿元,增长10.3%。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47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7.5%,其中:出口7307万美元,增长265.4%;进口169万美元,减少78.7%。 六、交通、邮电 四家陆上交通运输企业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3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5%,旅客周转量5.97亿人公里,增长11.9%;全年完成货运量14万吨,增长13.8%;货物周转量120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6%。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由去年的46.9%提高到今年的84.0%。 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固定电话用户10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万户,乡村电话用户7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4万户,达到23.10万户。全县邮政局(所)22家,报刊发行量492.00万份,增长15.0%,发送国内外函件197.08万件,增长3.3%,收寄特快专递10.24万件,增长28.8%。 七、财政、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1.82亿元,增长5.6%;工商税收0.53亿元,减少4.6%。全年财政支出5.38亿元,增长15.9%。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0.67亿元,比年初增加8.9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44亿元,增加6.8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44亿元,比年初增加5.9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04亿元,增加3.88亿元;中长期贷款1.50亿元,增加0.93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各类学校131家,比上年减少38家,在校生12.18万人,比上年减少0.93万人。其中普通中学35家,在校生6.73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家,在校生0.46万人;小学95家,在校生5.00万人。幼儿园32家,在园幼儿0.66万人。 全县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9000万元,申请专利30项,签订技术合同2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000万元。向省市申报科技计划10项,其中立项4项。全县企业技术开发经费5000万元,开发新产品25个,与大院大所签订新产品开发协议12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7年全县文化活动丰富多样。全县共接待文艺团体32个,演出60场次,观众近3万人次;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共上演文艺演出26台,演出各类文艺节目共300个,参加演出活动人员近4000人次,观众人数达20余万人;县图书馆接待读者3万多人次,图书流通量4万多册;积极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放映农村公益电影890场次,观众45万人次;送戏下乡20场次,观众5万人次;建设“农家书屋”示范点30个,为每个“农家书屋”配送图书1000册。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538个,其中医院9个,卫生院16个,防治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3631人,执业(助理)医师900人,注册护士648人;各类病床床位1686张。 2007年,全县抓住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历史契机,全面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活动。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社区进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改善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争取“农民健身工程”扶持,使全县35个行政村可建起配套的标准水泥篮球场和2张乒乓球台。加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我县青少年体育选手在市级各项比赛中共获得9枚金牌,4枚银牌、6枚铜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