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安阳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11 安阳市安阳县统计局

安阳县统计局

201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争创经济前十强,构建和谐安阳县”的奋斗目标,积极应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2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1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96.9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60.8亿元,增长8.9%。人均生产总值32118元,增长15.0%。三次产业结构为9.5︰69.1︰21.4。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0.5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8万人,其中劳务输出19.2万人。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税收收入7.46亿元,增长18.0%,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4.35%,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34亿元,增长12.4%,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2.9%,环境保护支出增长30.7%,教育和科技支出分别增长0.3%。21个乡镇中有3个乡镇财政收入超亿元。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1.7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6%,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0.60千公顷,增长0.5%;玉米种植面积58.46千公顷,下降0.5%;棉花种植面积3.32千公顷,下降4.9%;油料种植面积3.03千公顷,下降7.6%;蔬菜种植面积13.31千公顷,增长4.1%。

全年粮食产量67.19万吨,比上年增长0.58%;棉花产量0.33万吨,下降5.6%;油料产量0.66万吨,下降15.6%。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3.6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7%;农用拖拉机8223台,下降2.2%;农用运输车26491辆,增长15.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9.4亿元,增长18.1%;产品销售率99.1%;轻工业增加值完成4.9亿元,下降13.0%,重工业增加值完成164.5亿元,增长19.4%;轻、重工业比例为2.9︰97.1。

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23个行业大类中,增加值居前6位的行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64.8亿元,比上年增长20.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46.7亿元,增长20.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1.0亿元,增长16.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9亿元,增长16.6%;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2亿元,增长13.1;纺织业2.1亿元,下降19.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产量33.8万吨,比上年下降43.0%,粗钢产量218.6万吨,下降29.1%,速冻米面食品产量3.3万吨,增长35.3%,焦炭产量760.0万吨,增长27.9%,水泥产量1128.8万吨,增长22.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8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利润总额61.6亿元,增长22.4%。分所有制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利润0.01亿元,实现扭亏为盈;集体及集体控股工业利润1.77亿元,增长50%;非公有制工业利润59.83亿元,增长21.7%。分行业看,利润总额居前6位的行业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4.4亿元,增长16.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7亿元,增长23.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5亿元,增长25.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5.4亿元,增长35.5%;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7亿元,增长43.8%;纺织业0.7亿元,增长27.8%。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1.8亿元,比上年下降8.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6.6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8.4亿元,增长26.0%;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9.7亿元,增长0.5%;农户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增长9.2%。

五、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3亿元,比上年增长7.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5亿元,下降28.3%。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3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分城乡看,城镇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7.9亿元,增长15.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5亿元,增长26.9%。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8.4亿元,增长4.8%;零售业零售额24.4亿元,增长22.5%;住宿业零售额0.3亿元,下降7.5%;餐饮业零售额6.2亿元,增长27.6%。

全年出口总额5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4%。境外劳务输出722人次,比上年增长18.6%。引进域外资金81.8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978.8万美元。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年末县境内公路里程1972.18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18.58公里。全县道路运输车辆29592辆,其中客车302辆,货车29290辆。

全年邮政业务量7066万元,增长28.65%。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5.7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0.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0.1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4.3万户。

全年共接待游客2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1%,旅游总收入2590万元,比上年增长59%。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3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1处。

七、金融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3.0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3.5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6%。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3.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9.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9%;中长期贷款余额8.2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9.0%。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0.43亿元,全年赔付0.24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各类在校生人数147567人,其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9212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6185人,初中学校在校生32620人,小学在校生89509人,特殊学校在校生41人。全县本科上线人数达到3393人(不含对口招生),较去年增长8.89%。

全年申请专利231件,授权专利171件。年末拥有“河南名牌产品”称号2个,“河南省优质产品”称号8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省免检产品3个。

九、文化和卫生

年末共有县级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民间艺术团队409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1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处,省级4处。全县调频广播传播发射台1座,电视台转播发射台1座;全县92%的行政村开通了有线电视信号,有线电视用户达到9万户。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3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6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病床床位198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882张。卫生技术人员437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08人,注册护士52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技术人员103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技术人员5人。农村乡(镇)卫生院21个,床位966张,卫生技术人员61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