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岱岳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12345”的工作思路和“两带三抓”、“1+3+4”发展战略,围绕建设经济强区这个中心任务,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最终核算,2004年实现本区生产总值7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5%,增幅同比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0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33.98亿元,增长25.2%;第三产业增加值17.57亿元,增长10.9%。第二产业在经济增长中仍处主导地位,拉动GDP增长12.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11.4个百分点,比上年分别提高3.0和3.1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全区私营企业发展到888户,比上年增长14.4%,从业人员15436人,增长9.3%,注册资金12.27亿元,增长21.0%。企业规模迅速膨胀,户均注册资金138.2万元,增长5.7%。个体工商户12705户,增长3.1%,从业人员28541人,注册资金1.77亿元,分别增长3.7%、18.3%。全区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46.64元,增长34.0%;全区民营经济实交税金18635万元,增长37.8%。 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重大突破。全区新引进各类项目256个,合同引资额75.6亿元;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达到26个,合同引资额36.1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43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5个,合同引资额29.9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99亿元。全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6.55亿元,增长28.8%,其中,新引进项目到位资金15.55亿元;原项目追加投资11亿元。另外,对上争取无偿资金101笔,到位资金1.66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经济实力还较弱;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加快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31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农业28.67亿元,增长1.0%,林业2.92亿元,下降30.2%,牧业11.54亿元,增长9.1%,渔业0.28亿元,增长4.5%。全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精神,将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紧密结合,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 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区造林面积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2133公顷,其中经济林735公顷,用材林1102公顷。全区育苗面积1267公顷。畜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区肉类总产量7.31万吨,增长3.0%;禽蛋产量4.61万吨,增长23.7%;奶牛养殖增长强劲,年末存栏11456头,增长20.6%。牛奶产量2.10万吨,增长32.4%。全区水产养殖面积2470公顷;水产品产量4000吨,与上年持平。 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1%。其中,大型联合收割机1075万台,增长110%。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43651万吨,农村用电量1.64亿千瓦时。全年机耕作业面积59.24千公顷,水利有效灌溉面积85.68千公顷。在村村通电、通汽车、通电话的基础上,通自来水村所占比重提高,达到70.6%。 三、工业 工业经济保持高速运行。2004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在全部工业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4544万元,增长39.1%。其中,国有企业7126万元,增长21.8%;集体企业4749万元,下降13.65%;股份制经济68480万元,增长43.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0165万元,增长22.2%。轻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7467万元、77077万元,分别增长26.8%、43.5%。 工业产销衔接水平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9.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调度的38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5种产品产量均比上年增长。 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工业效益显着改善。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34亿元,比上年增长39.3%;利润总额0.86亿元,增长61.6%;利税总额2.07亿元,增长44.5%。产品销售率99.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17.72%,比上年提高8.49个百分点。应收帐款净额和产成品存货两项资金占用比分别下降9.9%、11.7%,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加快0.5次。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固定资产投资率达62.7%,同比提高13.2个百分点。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2.52亿元,同比增长43.09%;农村50万元以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99亿元,同比增长10.6%。在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中,县以上投资17.28亿元,同比增长14.5%;农村投资25.24亿元,同比增长68%; 规模项目增长迅速。全区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320个,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在建项目28个,比上年增加12个,完成投资11.65亿元,增长75.6%,其中工业项目16个,比上年增加11个,。 工业投资继续增长。在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中,工业投资22.79亿元,同比增长84.3%,占投资额的比重为53.6%;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1.08亿元、23.62亿元、17.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87.9%、17.9%。 建筑业生产效益大幅提高。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全区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43家,利润总额1.94亿元,增长104.2%。实现利税3.53亿元,增长28.2%。 五、交通运输业 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生产平稳发展。年末全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7522万元,铺筑路面371公里,新解决59个行政村通油路问题。年末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1030.8公里,其中国道98.4公里,省道199.4公里,县公路335.9公里,乡公路390.3公里,专用路6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4公里,一级公路69.0公里,二级公路309.0公里,三级公路254.7公里,四级公路323.3公里。公路密度按土地面积计算达58.9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按人口计算达10.7公里/万人。全区营业性货运量881万吨,货运周转量28265万吨公里,均比上年增长2%。年末民用载货汽车拥有量2972辆,私人轿车578辆。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4年,全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增幅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批零业、餐饮业均保持旺销。全区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28.76亿元,比上年增长5.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7亿元,增长18.7%。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6.31亿元,增长23.5%,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2.28亿元,增长22.2%,其总量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