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嘉祥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富民强县、社会和谐为主旨,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跨越崛起为总基调,对接济宁主城区、融入鲁南经济带,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生态建县、科教兴县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2011年全县GDP实现179.23亿元,同比增长11%,第一产业25.73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96.68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工业增加值90.13亿元,建筑业增加值6.55亿元。第三产业56.82亿元,同比增长11.6%。按平均人口计算人均GDP为2058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761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由去年的15.2:53.2:31.6调整为14.4:53.9:31.7。 二、农业 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受益于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提升,农业产值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08002万元,同比上年增加50837万元,增长(按可比价)2.9%。其中,农业产值427856万元,同比增加17341万元,增长2.1%;林业产值达到了10309万元,同比增加了935万元,增长3.6%;牧业产值149330万元,同比增加30806万元,增长5.7%;渔业产值4965万元,同比增加556万元,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542万元,同比增加1199万元,增长3.4%。 2、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着。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87806亩,粮食总产量579820吨,同比增长13.9%;棉花产量23826吨,同比减少11%;油料产量2674吨,同比增长10.1%;蔬菜总产量744513吨,同比减少16.9%,瓜果类总产量169018吨,同比增长6.6%。 3、林牧渔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县有林地面积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5%。生猪出栏量33.80万头,存栏29.53万头,规模养殖有新发展,出栏家禽1686万只,同比增长7.8%,存栏908.9万只,同比增长3.8%,牛奶总产量9285吨,同比减少3.7%。全年水产品总产量4074吨,增长3.8%。 4、全面落实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年发放各项惠农补贴9019.4万元,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八大重点工程,实施了赵王河治理、金屯灌溉区改造等重点水利项目,有效灌溉面积新增2100亩。发展德诚苗木花卉、阳光科技农业等特色基地23个,获得“三品”认证35个。规模流转土地12.5万亩,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95个。农业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3%。 三、工业和建筑业 1、工业生产增速平稳。2011年,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8家,实现总产值值130亿元,同比增长18.8%;实现销售产值131亿元,同比增长19.6%,工业增加值90.13亿元,同比增长11.4%,高新技术产值31.1亿元,同比增长18.8%,占规模以上产业产值比重20.9%。 2、经济运行质量及效益仍处于平稳上升水平。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21.4%,实现利润总额11.4亿元,同比增长27.3%,实现利税17.3亿元,同比增长20.8%。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到100.8%。 3、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6家,增加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97亿元,增长45.7%;实现利税1.77亿元,增长30.2%。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 1、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15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9.02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3.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9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1.6%。从投资结构看: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投资2.52亿元,第二产业投48.13亿元,第三产业投资40.5亿元,分别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89%、52.8%、44.4%。 2、房地产投资一直保持平稳增长。全年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2115万元,房地产施工面积635064平方米,竣工面积71316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6949平方米,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2882万元,推动房地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为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 五、贸易、民营 1、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消费水平显着提高。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0.4亿元,同比增长16.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完成56.7亿元,增长16.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完成3.68亿元,增长10.5%。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9亿元,增长20%,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4.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1.4亿元,增长13.2%,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5.4%,城镇消费依然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 2、民营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到29103户,其中,民营企业1741户,个体工商户27362户。从业人员达到174025人,民营经济收入达到3650071万元,比上年增长5.4%,民营经济上缴税金130510万元,比上年增长7.1%。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实际利用外资1918万美元,同比增长49%;实现进出口总值11744万美元,增长30.5%。其中,出口总额9178万美元,增长36.1%,进口2566万美元,增长13.7%。贸易顺差为6612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业 交通邮电业平稳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4.09亿元,增长8.6%。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084万元,增长7.4%。其中,邮政业务量3193万元,增长23.9%;电信业务量22891万元,增长5.4%。 八、财政、金融业 1、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力度,保证了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5.49亿元,增长13.41%;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68亿元,增长22%;其中,国税收入2.41亿元,增长2%,地税收入3.98亿元,增长31.29%,非税收入1.29亿元,增长43.31%。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4234万元,同比增长22%。另外,煤炭、电厂两行业继续作为主要税源,分别为63146万元、3184万元,两项占财政收入比重达42.8%。 2、金融运行平稳。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1亿元,比年初增加24.6亿元,比年初增长22.9%,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03.2亿元,比年初增加16.8亿元,比年初增长19.5%。各项贷款余额62亿元,比年初增加8.3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亿元,比年初增加14.2亿元,比年初增长26.2%。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1、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技术创新取得丰硕的成果,全年申报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4项,其中:国家、省级科技项目6个,市级科技项目8个。新增高技能人才188人,新增高级技师10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完成3104人,技能鉴定后发证1306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443人,年末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56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