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阳谷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强县”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全力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综合 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71.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09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99.53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40.39亿元,增长19.4%。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比例为18.2:58.2:23.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经济总量小;农业基础较为薄弱,城乡居民收入难度加大;部分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09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其中,农业增加值25.44亿元,比上年增长3.98%;牧业增加值4.96亿元,增长6.48%;渔业增加值2904万元,增长3.27%。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稳定增加。粮食连年增产,总产量达到70.46万吨,比上年增长15.15%。蔬菜产量达到149.96万吨,比上年增长3.64%。畜牧业发展良好,当年出栏猪、羊、家禽38.08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6.4%、19.2%、13.7%,肉类总产量6.38万吨,其中禽肉产量3.02万吨,较上年分别增长12%、13.1%。 林业生态建设实现新突破。本年造林面积达到1536公顷,新增983公顷,新育苗80公顷,是“十一五”以来新增造林最多的一年。果罗面积达到2680公顷较上年增加110公顷。 渔业取得新进展。水产品总产量5520万吨,比上年增长4.94%。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总动力124.9万千瓦,增长2.65%;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3.2%,农田水利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8.72万亩,其中,小麦机械化水平达到94%,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07万亩,农村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农村自来水供水人口39.14万人,供水量346万立方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趋稳向好。全部工业企业4057户,其中规模以上198户,规模以下3859户,全部工业总产值506.9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474.48亿元,占全部工业的93.6%。利税11.4亿元,利润5.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46%、99.16%、88.3%;机械制造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3.7亿元,利税11.64亿元,利润9.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06%、29.5%、30.17%;化工塑料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8.43亿元,利税6.73亿元,利润5.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8%、12.18%、19.94%;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5.18亿元,利税14.35亿元,利润10.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92%、36.6%、28.46%。四大产业发展迅速。铜产业、机械产业、化工产业、食品产业、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44.29亿元,利税44.12亿元,利润30.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44%、41.35%、34.21%,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0.34%、87.94%、87.56%,其中,铜及铜制品加工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6.9亿元,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1.83亿元,增长38.41%,实现利润34.46亿元,增长38.47%,实现利税50.17亿元,增长38.4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50.76%,提高80.82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面积大。精炼铜20.75万吨,比上年增长15.23%,黄金382千克,白银16876千克,铜材1.24万吨;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121对千米,比上年增长5.22%,电力电缆12.22万千米,增长44.31%,光缆2.78万芯千米,比上年增长3.41%;塑料制品19.69万吨,增长14.75%,其中:农用薄膜6.28万吨,增长34.85%,钢材11.86万吨,其中:中小型钢2.66万吨,冷轧薄板2.98万吨,镀层板6.22万吨;小麦粉11.81万吨,增长1.82%,饲料43.18%万吨,增长20.64%,鲜冷藏肉37.48万吨,增长15.33%,冻肉18.45万吨,增长106.13%。建筑业生产效益协同增长。全县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85亿元,比上年增长41.81%;实现利润总额875万元,增长32.7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服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810万元,下隆10.37%,实现利润总额185万元,下降17.4%;非国有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97亿元,增长62.91,实现利税690万元,增长58.6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58亿元,比上年增长29.82%。其中城镇投资54.8亿元,增长51.29%;农村投资34.72亿元,增长13.4%。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0.84:86.61:12.55调整为1.41:75.85:22.74。服务业投资20.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1%。 房地产市建建销两旺。房地产开发投资2.88亿元,比上年增长32.72%。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2.19亿元,增长27.33%,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6.0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949万元,增长35.84%,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0.22%。房屋施工面积53.9万平方米,增长30.22%;房屋竣工面积6.67万平方米,下降14.15%;商品房销售面积24.07万平方米,增长1.5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48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市场规模化程度大幅提高,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数达到51家,比上年增加20家,增长64.5%,限额以上批发、基础业商品均进总额14.35亿元,销售总额17.15亿元,批发额10.41亿元,零售额6.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2.7%、120.7%、118.7%、123.9%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8096万元,同比增长84.88%,其中客房收入2087万元,餐饮收入5923万元,分别增长116.7%、78.2%。 城镇市场更趋旺盛。城镇市场零售额3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45%;乡村市场零售额29.54亿元,增长16.19%;城镇市场增幅高于乡村市场7.26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恢复。全年进口总额15.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0.37%。其中,出口1.29亿美元,增长45.6%;进口14.63亿美元,增长107.2%。实际利用外资59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8.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2298公里,理线客车142部,出租客车130部载货汽车3443部。共完成旅客运量26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1%;完成货运量345万吨,增长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