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垦利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07 东营市垦利县统计局

2009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诸多困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全力以赴抓投资、保企业、调结构,强力推进“五区”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稳定增长,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经济发展企稳回升。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87278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2%,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900万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364562万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389325万元,增长15.3%。三次产业结构为6.3:72.9:20.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85523元,比上年增长17.0%。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1638万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60635万元,增长0.7%;林业产值5555万元,增长13.4%;畜牧业产值65162万元,增长8.3%;渔业产值94295万元,增长5.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991万元,下降0.2%。

主要农产品稳步增长。棉花种植面积27723公顷,比上年增长1.7%;总产量30533吨,增长0.2%。粮食总产量78412吨,增长12.2%。其中,夏粮(小麦)22653吨,增长8.1%;秋粮55759吨,增长13.9%。油料总产量1257吨,增长19.7%;蔬菜总产量42398吨,增长5.0%;水果总产量9897吨,下降3.0%。年末生猪存栏11.1万头,增长24.7%;大牲畜存栏4.3万头,增长2.4%;羊存栏6.6万只,增长15.8%;家禽存养量169.2万只,增长0.4%。全年生猪出栏18.7万头,增长7.5%;牛出栏2.8万头,下降20.0%;羊出栏8.9万只,下降9.2%;家禽出栏215.3万只,增长0.5%。肉蛋奶总产量6.82万吨,增长10.5%。其中,猪肉1.46万吨,增长0.7%;牛羊肉0.51万吨,下降1.9%;禽肉0.28万吨,持平;禽蛋1.90万吨,增长3.8%;奶类2.66万吨,增长27.3%。

林业生态建设进一步提速。造林面积1647公顷,比上年增长122.0%。其中,经济林16公顷,增长166.7%;防护林1631公顷,增长182.7%。林木覆盖率达到21.1%。

高效生态渔业初具规模。水产养殖面积3.2万公顷。其中,淡水养殖面积1.1万公顷,海水养殖面积2.1万公顷。水产品总产量12.0万吨,比上年增长6.2%。其中,淡水产品4.0万吨,增长21.2%;海水产品8.0万吨,下降5.3%。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42.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6%。其中,农用排灌机械9518台,7.3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4298台,19.9万千瓦;农用运输车2870台,4.6万千瓦。全年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达到39.5千公顷、38.8千公顷和10.4千公顷。农村用电量3437万千瓦时,下降0.17%。化肥施用量(折纯)12951吨。年末,通公共汽车村333个,通电话村333个、42657户,通自来水村333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企稳上行。16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116707万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国有企业310490万元,增长22.0%;集体企业94392万元,增长25.1%;股份制企业6651301万元,增长29.2%;外商及港澳台企业60523万元,增长21.4%。实现工业增加值1619999万元,增长27.1%。其中,轻工业114067万元,增长19.5%,;重工业1505932万元,增长27.7%。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48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290905万元,增长22.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51.4%。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99248万元,比上年增长30.3%;实现利润731468万元,增长26.5%;利税922687万元,增长28.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677.85。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99.6%,与上年基本持平。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县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18家,完成总产值190620万元,比上年增长20.1%;竣工产值173639万元,增长13.2%。施工面积102.9万平方米,增长23.8%;竣工面积87.4万平方米,增长35.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5458万元,比上年增长27.7%。当年新增固定资产1099802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82.35%。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从三次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6848万元,增长213.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85292万元,增长17.3%,其中工业完成投资828653万元,增长27.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53318万元,增长35.6%。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控股完成投资326682万元,其他经济完成投资1008776万元。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380个,施工项目388个,竣工项目347个,全年项目建成投产率89.43%。

房地产市场下降较大。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320万元,比上年下降38.4%。房屋施工面积148655平方米,下降41.9%。商品房销售面积73795平方米,下降74.5%;销售额17134万元,下降68.1%。

五、贸易、外经

年末,全县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4988户,注册资金13168万元,从业人员7731人;私营企业1066家,注册资金262298万元,从业人员11387人。

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568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县城区79358万元,增长30.4%;县以下76210万元,增长9.7%。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146901万元,增长21.6%;餐饮业8567万元,增长27.1%;其他100万元,下降96.4%。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10795万元,增长3.5%;集体经济4014万元,增长25.7%;个体、私营经济140759万元,增长20.6%。

对外贸易有所下降。实际利用外资1120万美元,增长13.0%;实现进出口总值19638万美元,下降15.4%。其中,出口13821万美元,下降13.7%;进口5817万美元,下降19.3%。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80公里,比上年增长0.4%。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16万人,增长4.5%,客运周转量3490万人公里,增长5.2%;货运量1810万吨,增长5.2%,货运周转量315060万吨公里,增长40.3%。

邮政电信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498万元,比上年增长20.2%;完成通信业务总量36479万元,增长10.3%。固定电话拥有量52981部,其中住宅用户42193部。移动电话21.7万部。年末互联网用户达到14119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