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河口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东营市河口区统计局 2010年5月20日 2009年,是充满艰辛而又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宏观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立足实际,抢抓机遇,研究确立了“以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关注民生、和谐发展为主题,科学规划‘一区五园一带两线’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五大基地,努力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实现率先崛起”的总体发展战略,着力扩大投资规模,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 全区经济企稳回升。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区经济走过了“逐季回升、加快发展、好于预期”的发展过程,一季度触底回升,上半年企稳向好,下半年强劲攀升,整体呈现V型反弹态势。初步核算并经市统计局审核反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07.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增速比上年回落3个百分点。按地方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05201元(按全年平均汇率折算15400美元),增长1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5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60.97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39.01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构成为7.2:56.6:36.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三网”绿化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完成路域绿化58.82公里,水系绿化17.78公里,建设“三网”绿化示范区8个。全区植树316.24万株,造林2.16万亩。三年累计绿化面积7.76万亩,基本构建起了“三网”绿化大框架。 城镇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7606人,增长2.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173元,增长9.2%。全区新增就业岗位安置人数2700人,其中失业职工再就业945人,就业困难群体390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362人。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增长。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农业总产值47901万元,比上年增长4.0%;林业总产值4280万元,比上年增长13.9%;牧业总产值27979万元,比上年增长12.7%;渔业总产值61226万元,比上年增长3.2%;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5001万元,比上年增长1.0%。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粮食播种面积4.34万亩,粮食总产量16622吨,全年粮食平均亩产383公斤。棉花播种面积持续增加,总面积达到26.55万亩,增长2.6%;总产量20420吨(皮棉),增长2.7%。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0家,带动6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建成蘑菇、红薯、肉鸭等特色种养殖产业村33个。成功举办首届“黄河口冬枣”文化节,冬枣、对虾、海参等26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证。 林业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区共完成造林面积4420亩,其中,防护林面积2740亩,经济林面积1680亩。造林总面积达到11.76万亩,林木覆盖率为14.6%。公路绿化长25公里,水系绿化长8公里,完善农田林网1万亩。以冬枣、种苗基地建设为重点,完善冬枣标准化基地工程3万亩。建成3000亩杨树种苗基地,竹柳育苗基地5000亩,重点对耐盐杨树搞好培育繁殖。全年林业育苗面积达到8490亩。 畜牧业实现突破性进展。畜牧业成为重点扶持和发展的农业支柱产业,全区新建各类养殖小区15处,累计建设219处,其中特色养殖10处、肉鸡75处、肉鸭64处、生猪45处、肉牛15处、奶牛10处。通过小区养殖和规模生产发展,全区基本形成了肉禽、肉羊、肉牛等三个养殖板块。全区猪、禽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65%和90%以上,申请生猪产地无公害产品认证2个,发展畜禽养殖合作社13家、协会2个。 高效生态渔业持续看好。全区加快推进高效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现代渔业实现了新发展。全区水产养殖面积52万亩,比上年增长2.0%。全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1.7万吨,其中养殖产量10.3万吨、捕捞产量1.4万吨。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着提高,无公害认证面积达到15万亩,认证无公害水产品18个。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农业机械化装备及服务能力提高,农机总动力20.78万千瓦,增长3.5%;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有效灌溉面积24.89万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发展农村沼气用户989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区工业企稳回升,整体运行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81.9亿元,增长28.9%;实现工业增加值76.3亿元,增长29.0%。其中实现高新技术工业产值95.56亿元,增长41.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6.74%,比年初提高5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逐步好转。全区工业克服金融危机、原油价格急剧下滑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效益水平逐步好转。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6.02亿元,增长28.7%;工业利润17.96亿元,增长31.2%;工业利税29.62亿元,增长31.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510.58%,总资产贡献率29.75%,资产负债率65.73%,全员劳动生产率54.39万元/人,产品销售率99.62%。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区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施工面积4.1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84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12.2万元/人,提高10.2%。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06亿元,增长12.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突破百亿元。在扩大内需一揽子措施的推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仅在总量上跨上新台阶,而且在调整优化结构、注重改善民生、推进和谐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06亿元,比上年增长27.6%。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3.46亿元,比上年增长81.2%;第二产业投资73.39亿元,增长28.4%;第三产业投资39.21亿元,增长14.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31.1%。 房地产市场产销平稳。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47亿元,增长15.8%。房屋竣工面积8.7万平方米,下降12.2%;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2.79万平方米,增长51.7%;商品房屋销售额1.85亿元,增长0.19%。其中住宅销售额1.49亿元,下降16.8%。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稳中趋旺,部分产品销售快速增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以及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农机购置补贴、降低小排量汽车的购车税等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全区消费品零售市场繁荣。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15.34亿元,增长25.1%;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5.13亿元,增长10.4%。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强劲。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29.3%,纺织服装鞋帽类增长33.1%,家电类增长24.4%,金银珠宝类增长19.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4.4%,汽车类增长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