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河口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实施“作风立区、产业强区、生态兴区”战略,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积极应对并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扎实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协调发展。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初步测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按地方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达到1.34万美元(人民币82981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3亿元,增长6.5%,对GDP的贡献率为3.4%,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1.24亿元,增长23.7%,对GDP的贡献率为75.1%,拉动经济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6.0亿元,增长17.4%,对GDP的贡献率为21.5%,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经济结构继续保持“二三一”格局。三次产业构成为8.6:60.6:30.8。 一、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农业产值4.6亿元、林业产值0.4亿元、牧业产值2.4亿元、渔业产值5.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6%、21.1%、16.9%、15.4%和11.1%。 粮食喜获丰收,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良好。一是粮食喜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4.4万亩,增长15.5%;粮食总产17260吨,增长19.3%;全年粮食平均亩产391公斤,增长3.2%。其中,夏粮总产5599吨,增长90.5%;秋粮生产呈“二增一减”趋势,即单产增、总产增、面积减。全区秋收粮食播种面积2.8万亩,下降5.4%;秋粮总产11661吨,增长1.1%;秋粮平均亩产420公斤,增长6.9%。二是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良好,棉花播种面积持续增加,总面积达到25.9万亩,增长4.1%;总产量19879吨(皮棉),增长27.6%。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一是“三网”绿化工程卓有成效,全区新增林地面积1.67万亩,其中速生丰产用材林0.85万亩,防护林0.6万亩,经济林0.22万亩。造林总面积达到40.27万亩,林木覆盖率为13.8%。公路绿化长150公里,水系绿化长76公里,新建农田林网7.8万亩。二是以冬枣、种苗基地建设为重点,完善低产冬枣园整修提高工程4万亩。继续扶持龙头育苗企业发展,2008年建成0.5万亩杨树种苗基地,重点对耐盐杨树搞好培育繁殖。全年林业育苗面积达到0.61万亩。 畜牧业实现突破性进展。畜牧业成为重点扶持和发展的农业支柱产业,全区新建各类养殖小区48处,累计建设204处,其中特色养殖13处、肉鸡67处、肉鸭39处、生猪71处、肉牛13处、奶牛1处。通过小区养殖和规模生产发展,全区基本形成了肉禽、肉羊、肉牛等三个养殖板块。全区猪、禽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75%和93%以上,申请生猪产地无公害产品认证2个,发展畜禽养殖合作社12家、协会1个。 渔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加大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1.1万吨,其中养殖产量9.4万吨、捕捞产量1.7万吨。水产养殖业、水产品精深加工业、远洋渔业等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着提高,无公害认证面积达到15万亩,认证无公害水产品17个。 农村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区农村用电量1011.03万千瓦时,增长3.4%。化肥施用(折纯量)2913.53吨,下降27.3%。农业机械总动力20.07万千瓦,增长3.5%。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有效灌溉面积28.26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9.26万亩。全区178个行政村均实现了村村通汽车、通电话、通自来水。建成大型沼气站1座、中型沼气池3个,完成沼气池综合利用1000户,秸秆沼气400户,累计建设农村沼气池2653户。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放缓。2008年前三季度全区工业经济一直保持了快速增长,为全年工业目标任务完成奠定了基础。进入10月份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工业经济遇到的困难逐渐显现,表现为:市场需求萎缩,部分中小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7.12亿元(按生产法计算),增长29.2%,比上年回落15.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30.43亿元,增长33.4%,比上年回落27.3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较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4.55亿元,增长46.9%;利润13.96亿元,增长44.6%;利税22.90亿元,增长45.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464.13。总资产贡献率32.19%,资本保值增值率214.04%,资产负债率61.07%,流动资产周转率5.42次,全员劳动生产率44.12万元/人,产品销售率98.45%。 建筑业生产出现下滑。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10.38亿元,下降18.6%;全员劳动生产率11.07万元/人,下降19.8%。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24亿元,下降3.5%。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95亿元,增长2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43亿元,增长15.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7.15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4.37亿元,增长94.2%,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34.7%,比上年提高9.9个百分点。 四、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5亿元,增长24.2%。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64亿元,增长16.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24亿元,增长58.4%;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0.76亿元,下降20.3%。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452万美元,增长15.2%。其中出口3671万美元,增长18.4%;全年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个,实际利用外资1406.5万美元,增长17.3%。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道路货运总量580.5万吨,增长9.3%;货物周转量59950万吨公里,增长9.8%;全年道路客运总量116万人次,增长9.4%;客运周转量6920万人公里,增长9.8%。年末全区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855.2公里。其中省干线公路里程127.7公里,区、乡村道及专用公路里程1048.98公里,油田专用公路597.52公里,济军生产基地专用路40公里,一级汽车专用公路41公里。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221.4万元,增长6.2%,其中:邮政2174.8万元,增长17.1%;电信业务总量146.6万元,增长3.2%;网通业务总量4900万元,增长2.1%。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5.4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1.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数3.6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8.4万户;互联网用户数1.2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