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河口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07 东营市河口区统计局

河口区统计局

(2008年4月28日)

2007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战略机遇,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

经济运行健康协调。初步测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32545万元(不含辖区内油田主产工业增加值2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3.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4183万元,增长8.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7833万元,增长27.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0529万元,增长21.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71.8%和24.1%。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7:64.7:23.6调整为10.1:62.9:27.0。人均GDP达到62443元,增长22.7%,按现行汇率折算为8212美元。

个体私营经济稳步发展。年末,全区个体工商户6601家,增长12.1%;从业人员14013人,增长0.3%;注册资金38420万元,增长52.2%。全区私营企业787家,雇工人数7775人,两项指标降幅较大;注册资本132529万元,增长20.6%。

节能降耗初显成效。全社会能耗总量45.77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0.8477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总量34.83万吨标准煤,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0095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耗总量428.82万立方米,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12.65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68%。

二、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390万元,增长8.0%。其中,农业产值40185万元,增长7.7%;林业产值3388万元,增长6.0%;牧业产值20824万元,增长9.2%;渔业产值50493万元,增长5.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500万元,增长34.1%。

主要农产品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全区粮食作物面积38205亩,下降40.9%。其中,夏粮8835亩,下降73.0%;秋粮面积29370亩,下降8.1%。全年粮食总产量14471吨,减少8754吨,下降37.7%。其中夏粮总产2939吨,下降72.5%;秋粮总产11532吨,下降8.1%。由于棉花种植效益相对较高,全区棉花种植面积增加,达到248640亩,增长19.4%;棉花总产15581吨,增长5.8%。水果产量32000吨,增长13.6%。油料种植面积小增、蔬菜种植面积减少。全区油料面积13605亩,增长5.5%;产量2753吨,增长18.2%。蔬菜面积3270亩,下降25.6%;产量7309吨,下降19.4%。

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围绕生态区建设,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突出了荒地、沿路、沿河、沿海和环城绿化。在全市率先实施“三网”绿化工程,全年完成路域绿化175公里、水系绿化34公里,植树40万株,林地总面积达到45万亩,较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全区人工造林面积7470亩。其中,经济林1245亩,防护林3105亩。全区林木覆盖率15.7%。

畜牧业生产发展略缓、渔业产业不断壮大。全区年末牛存栏总量26063头,下降8.0%。其中,良种乳牛存栏1025头,下降16.1%;羊存栏165936只,增长4.3%;生猪存栏54454头,下降26.8%。肉类总产量13531吨,下降5.9%。禽蛋产量4324吨,下降2.7%;奶类产量2281吨,下降12.4%;水产品总产量12.9万吨,增长7.5%。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1.8万吨,增长8.1%;淡水产品产量1.1万吨,增长1.9%。海参、南美白对虾、梭子蟹等优质水产品养殖规模明显扩大。

农村生产条件、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年农村用电量978万千瓦小时,下降20.2%。化肥施用折纯量4009吨,增长2.1%。全区有效灌溉面积28.26万亩,增长20%。其中,节水灌溉面积92550亩,增长23.4%。建成旱涝保收农田54150亩。农业机械总动力19.4万千瓦,增长1.6%。全区178个行政村均实现了村村通汽车、通电话、通自来水。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72379万元,增长27.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0979万元,增长4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84家,比上年增加24家;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21400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4.89亿元,增长60.7%。其中,轻工业实现产值12.14亿元,增长21.4%;重工业实现产值142.75亿元,增长74.9%。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5.67亿元,占总产值的29.4%,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0.38亿元,下降76.7%。优势产业较快增长。规模以上石油加工、炼焦加工业实现产值80.12亿元,增长44.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产值26.56亿元,增长78.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实现产值12.9亿元,增长83.5%;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4.66亿元,增长76.5%。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68.9%,比上年提高36.3点。实现利润96564万元,增长70.4%;实现利税157804万元,增长6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100.84%,比上年降低2.85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与效益同步增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454万元,下降8.8%。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27461.2万元,增长21.0%;全员劳动生产率13.8万元/人,增长5.3%;利润总额4657.2万元,增长11.8%;工程结算税金4450.4万元,增长3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全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7006万元,增长38.5%。从三次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4300万元,增长33.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27236万元,增长29.6%,其中工业完成投资303766万元,增长3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95470万元,增长76.3%。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控股完成投资191282万元。全区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248个,施工项目271个,竣工项目270个。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8039万元,是上年的5.5倍。其中住宅投资18250万元,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的65.1%。房屋施工面积84.46万平方米,是上年的8.4倍。其中住宅83.47万平方米,是上年的10.7倍;房屋竣工面积5400平方米,下降83.6%。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053万元,增长19.2%。按行业分组,批零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9725万元,增长19.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0.2%;住宿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3109万元,增长19.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3%;其他消费品零售额9219万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6.5%。按经济成份分,国有及国有控股零售额786万元,增长13.4%;集体经济零售额12244万元,增长25.5%;个体经济零售额75031万元,下降0.2%;私营经济零售额127538万元,增长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