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宣州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完成全部财政收入15.25亿元,比上年增长4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78亿元,同比增长50.2%。实现税收收入11.48亿元,增长45.3%。其中:国税6.21亿元,地税5.27亿元,分别增长44.7%和46.0%。财政支出突出民生、加大环保和增加科技投入,全年财政支出18.71亿元,增长19.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项目总计支出9.3亿元,增长19.6%,占当年财政总支出4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此外,环保、科技支出分别增长9倍和1.8倍。 金融运行积极稳健。2010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7.1亿元,比年初增加53.8亿元,增长33.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99.1亿元,增长18.4%;各项贷款余额152.1亿元,同比增加43.1亿元,增长39.5%。 八、科技与教育 大力实施科教兴区。2010年全区广泛开展科技普及教育,举办适用技术培训班15期,受训1200人次,开展各类大型科普活动8场。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高新技术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精方药业、亚邦化工、新威化工、安徽博瑞特等企业技术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区专利申请61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 教育“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8%,小学学校数103所,小学在校学生数45302人,比上年减少5.9%;普通中学52所,在校学生49645人,同比减少3.3%;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2010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11所,在校学生13410人。现代化教育步伐逐步加快。全区中小学配备教学计算机8929台,新增288台,图书藏量119.9万册。 九、卫生与文化体育 2010年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全区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增强提高乡镇21个卫生院硬软件设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增加到21个,基层诊所(卫生室)医疗网点扩大到44个。全区卫生机构拥有病床位2818张,增加126张;卫生技术人员2862人,增长5.2%。其中执业医师923人,增加101人;注册护士1095人,增加91人。城乡居民医疗全面扩保。2010年末全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65.3万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94.9%,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12.3万人,增长22.7%。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年开展10余次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先后举办“立大杯”文化艺术节、“华通杯”大型文艺演出、“宣州之声”红歌大奖赛、“宣州区民俗文化周”等活动;非遗申报工作取得新的进展,2010年全面组织实施对皖南皮影戏、徽州木雕、水阳三宝、水东蜜枣、溪口茶歌等非遗申报;加快推进村村通广电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加强社区(村)文化建设,2010年在已建69家村级农家书屋基础上,又新定上报34家农家书屋建设,巩固扩大农村图书室规模。 十、人口、环境与人民生活 2010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86.14万人,人口出生率8.18‰,人口自然增长率2.84‰。 居民收入增长,工资水平提高。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41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7581元,同比增长17.9%。 加大保障力度,完善保障体系。2010年末全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0631人,其中在职参保人数38092人,新增3342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9013人,增加3355人;工伤保险参保职工28615人,增加377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5704人,与上年持平。 人居环境优化,生活设施改善。城区绿化覆盖面积扩大到339公顷,当年新增1.61公顷。全区林木绿化率36.1%,提升了0.4%。2010末全区城镇社区老年服务设施238个,参与老龄人数54376人;成立老年人协会263个,参加人数41000人。共有各类福利院30个,床位2359张,增加523张;收养人数2233人,增加587人。农村自来水受益村160个,占92.0%,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 注:(1)公报中使用的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为当年价,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均生产总值指标计算使用年末公安部门户籍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