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马尾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05 福州市马尾区统计局

福州市马尾区统计局

2012.5.21

2011年,在区委、管委和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通胀压力上升等复杂局面,认真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先改善民生,全力推进“五大战役”和马尾新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区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标志着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综合

2011年,马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8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192.46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80.26亿元,增长7.4%。三次产业比例为1.9:69.2:28.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1%、82.6%、17.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74万元,增长10.6%。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区完成财政收入37.75亿元(不含基金),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68亿元,增长12.9%;财政总支出29.44亿元,增长36%。

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37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2%,其中农业产值41995万元,增长4.4%;林业产值420万元,下降46.8%;畜牧业产值15136万元,下降21.7%;渔业产值35595万元,增长8.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0万元,增长6.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522亩,比上年减少657亩;粮食总产量4900吨,比上年下降3.6%;蔬菜产量90783吨,增长1.6%;瓜果类产量12498吨,增长1.8%;水果产量15354吨,增长9.7%。肉类总产量4270吨,下降18.9%;禽蛋产量4363吨,下降27.8%;奶类产量2262吨,下降15.5%。水产品总产量17546吨,增长8.12%,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0268吨,增长8.2%;淡水产品产量7278吨,增长8.0%。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在稳定基础农业的基础上,依托琅岐良好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渔业,同时继续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2011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至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2家、市级11家,海峡两岸闽台农业合作(琅岐)精品科技园建设取得新进展,有效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持续深化“双百工程”建设,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加快村级服务场所建设,亭江镇、罗星街道通过国家级生态镇街创建初次验收,闽安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作好防汛、防火、防疫工作,加强以供水、道路、防洪排涝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座水库除险加固,河浦清淤3.82公里,完成造林面积5359亩,幼林抚育2600亩,生物防火林带建设3.5公里,生物防火带抚育10公里。成功承办2011海峡(福州)渔业周水产品交易会活动,交易总额达78亿元。

工业、科技

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704.39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6.1%,实现工业增加值183.5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6.2%,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66.0%。全年规模以上206家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00.52亿元,增长16.1%,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9.5%。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完成产值47.98亿元,下降2.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完产值512.09亿元,增长15.7%;股份制完成工业产值143.87亿元,增长24.7%。

工业重点行业集群加速发展壮大。全区七大行业集群完成产值498.43亿元,按现价比上年增长19.2%,其中电子行业完成产值247.27亿元,增长26.8%;冶金压延加工行业完成产值87.98亿元,增长12%;交通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54.58亿元,增长6.6%;饲料加工业完成产值38.14亿元,增长25.4%;轻工出口业完成产值32.43亿元,增长15.4%;食品制造业完成产值36.08亿元,增长9.3%;生物制药业完成产值1.94亿元,增长8.58%。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84家,比上年增加3家,完成产值667.23亿元,增长20.6%,占全部工业产值的94.7%。产值超十亿元企业16家,分别是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钢铁制品有限公司、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中铝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福州大通机电有限公司、福建省东南造船厂、飞毛腿电池有限公司、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日立数字映像(中国)有限公司、双翔(福建)电子有限公司、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福州力鼎动力有限公司、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升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中日达金属有限公司元,完成产值402.3亿元。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快速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72.88亿元,增长27.2%;产品销售率97.6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19.34亿元,下降1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总额39.96亿元,增长84.9%,其中亏损企业44家,占21.4%,亏损企业亏损额1.01亿元,增长87%。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汽车尾气净化器、料盘移动式编烟机等19个项目获国家、省、市科技扶持资金,新大陆集团入选首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天晴数码被科技部认定为创新发展示范企业,慧翰微电子成功研发全球首款同时支持WIFI与蓝牙4.0标准无线模组。国家电子信息产品检验中心落成,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12.1亿元,增长15.5%。积极扶持企业上市融资,名城地产成功借壳上市,三奥科技、昇兴集团等6家企业完成股改并进入上市申报和审批程序。积极鼓励企业申报专利,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品牌带动战略,不断提升区内企业自身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2011年,全区专利申请量44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13件;2011年专利批准数523项,其中,发明专利149件,实用新型专利302件,外观设计专利71项。至2011年底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着名商标44件,中国名牌产品4件、省名牌产品38个。2011年末按新口径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7家、上市企业18家。

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建设

2011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72.2亿元,比上年下降30.4%。按产业分类,第二产业投资14.4亿元,下降29%;第三产业投资43.3亿元,下降34.1%。全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18个,其中当年新开工64个。其中,固定资产全投项目22个;新增固定资产22.3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7亿元,比上年下降37.8%;商品房销售面积11万平方米,下降52.1%;商品房销售额11.8亿元,下降48.4%;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34.4万平方米,下降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