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宣州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一年来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克服宏观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因素,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显着进步。 一、综合 区域综合实力继续增强。初步统计,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剔除市直以上因素,实现区属生产总值146.9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65.6亿元,增长24.6%;第三产业增加值49.9亿元,增长12.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428元。区属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3:40:37调整为21:45:3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国内外宏观环境复杂因素增多,全球经济发展减速,区域投资、消费、出口增速空间缩小;二是部分重点企业生存面临困境,金属压延、纺织等行业性亏损加剧;三是物价指数居高,居民收入增长被降低;四是民生需求不断增大,教育、卫生、住房、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工程投入压力加重。 二、农业 2011年,在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继续推动下,全区农业生产保持了平稳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4533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517830吨,比上年增长2.6%。主要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17279公顷,比上年减少2.8%,油料产量41340吨,增长2.9%;棉花产量10839吨,下降7.7%;烤烟产量9171吨,增长5.4%;茶叶产量14413吨,增长4.3%;蔬菜产量21.9万吨,比上年下降2.4%。农业产业化规模继续扩大,农产品加工快速增长。2011年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3家,其中,市级以上70家,省级以上1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4家,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40.3亿元,同比增长62.3%。 林业生产有序发展。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507公顷,比上年增加263公顷。实现林业总产值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全年采伐木材10.4万立方米,竹材296万根。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迅速发展,全年实现林业旅游收入4.4亿元,接待旅游人次76.4万人。 畜牧业保持平稳发展。2011年全区生猪出栏量18.1万头,比上年下降2.6%,其中规模户生猪出栏量7.9万头,占当年生猪出栏总量43.6%;家禽出栏量1660万只,同比增长0.2%。全年完成畜牧业总产值8.0亿元,可比价增长0.7%,实现肉类总产量43726吨,减少0.4%。 水产养殖实施科技增效,生态发展。2011年全区综合水域养殖面积23万亩,比上年增长4.5%,其中河蟹养殖面积扩大到21.5万亩。全年水产品产量55935吨,比上年增长3.8%。2011年全区积极推进“科技兴渔”和“科技入户”工程,特色水产养殖比重提高到88%,初步建立起以北部圩区水阳、朱桥、狸桥等5个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区,以河蟹、青虾、鳜鱼等优质水产品种为主养殖格局,“科技兴渔””凸显农民增收效应。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0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5万千瓦。农用拖拉机保有量24312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86台,新添58台;联合收获机1915台,新增25台;全年完成机耕面积5.3万公顷,水稻小麦机收面积7.52万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2347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9%,农用化肥施用量45346吨,增长9.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规模继续扩大,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提速。2011年全区工业发展保持较快增长,综合效益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7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列入快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92户,同比净增29户。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26家,其中超10亿有3家。支柱行业支撑力度增强,形成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食品饮料、化学原料、机械设备制造、有色金属加工六大主导产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4亿元,增长29.8%,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0.9%。工业企业整体运行质量继续改善,盈利水平大幅提高。2011年全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35.7%,比上年提高76.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5.1亿元,增长76.1%,其中利润总额8.8亿元,同比增长2.3倍。 在列报的20类工业产品产量中,有16类产品增长,其中人造板、锌、商品混凝土、硫铁矿、民用钢质船等分别增长82.7%、67.2%、47.8%、43.9%,中成药、布、饮料酒产量分别下降25.9%、19.4%、3.8%。 建筑业健康发展。2011年全区资质内建筑业69家,比上年增加3家。完成建筑业产值29.2亿元,增长22.3%,实现利润总额8893万元,增长11.6%;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16万平方米,增长6.8%。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6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城镇完成投资额112.9亿元,增长32.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23亿元,增长32.2%;房地产投资51.6亿元,增长56.4%;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9亿元,同比增长30.2%。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投资进一步加大。2011年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累计投资5.3亿元,同比增长1.1倍。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11年全区消费市场繁荣,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市场特点表现为:城镇消费增速加快,累计实现零售额55.6亿元,增长21.1%,农村零售额34亿元,增长12.1%;限额以上企业快速发展,实现零售额41亿元,增长52.2%;住宿餐饮业持续增长,全年完成营业额11.3亿元,增长24.9%。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结构明显改善,消费水平显着提高,汽车、家电、金银珠宝等高档消费热点继续升温。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全区汽车零售额达到13.3亿元,比上年增长52.5%,城镇居民家庭百户汽车拥有量10.5辆,农村百户汽车拥有3.2辆,百户拥有量分别平均增加4.9辆和1辆;家电、金银珠宝零售额分别增长100.8%和166.4%。 外向型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全年利用外资总额216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1.2%;利用省外资金232.5亿元,增长86.1%。完成进出口总值10252万美元,同口径对比增长14.6%。2011年全区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拥有A级旅游景区8个,星级饭店17家,星级农家乐7家,市级旅游商品生产企业5家,全省优秀旅游乡镇4家。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96亿元,增长89.7%;接待国内游客262万人次,增长9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