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宣州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8-04 宣城市宣州区统计局

六、交通运输及通信

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全年公路客运量2130万人次,增长10.2%;客运周转量150080万人公里,增长9.8%;货运量940万吨,增长9.3%;货运周转量166170万吨公里,增长9.9%。

现代通信能力不断提高。2011年完成邮电业务量5.04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2.7%。全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8.99万户,增长16.2%;固定电话用户20.3万户,增加7.1%。城市家用电脑普及速度加快,百户拥有78台,比上年增加13台;农村家用电脑百户拥有量13台,增加6台。全区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7.6万户,比上年增加1.3万户。

七、财政与金融

全年完成全部财政收入22.4亿元,比上年增长47.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27.7%。实现税收收入20.8亿元,增长42.7%。财政支出突出民生,加大环保和增加科技投入。全年财政支出27.3亿元,增长46.0%。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项目总计支出13.3亿元,增长43.4%,占当年财政总支出49%,与上年持平。此外,进一步加大了科技、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36%和70.5%。

金融运行积极稳健。2011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54.8亿元,比年初增加38亿元,增长17.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22.9亿元,增长24.0%;各项贷款余额183.2亿元,同比增加31.1亿元,增长20.4%。

八、科技与教育

大力实施科教兴区。2011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6家及民营科技企业28家,高新技术产品30个,其中,当年新增12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个。加大财政的科技投入,2011年财政科技支出7560万元,比上年增长36%。企业科技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3个项目被批准为2011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获得国家无偿资助190万元,全区专利申请204件,获批授权专利110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件。2011年宣州区再次被科技部授予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8%,小学学校数97所,小学在校学生数43700人,比上年减少5.9%;普通中学55所,在校学生46108人,同比减少7.1%;现代化教育步伐逐步加快。全区中小学配备教学计算机10097台,新增1168台,图书藏量117.5万册。

九、卫生与文化体育

2011年全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硬软件设施不断改善,基层诊所(卫生室)医疗网点扩大到83个,村卫生室布点177个。全区卫生机构拥有病床位2945张,增加127张;卫生技术人员3022人,增长5.6%。2011年区财政加大医疗卫生支出,累计达到27985万元,比上年增长23.4%。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11年社区群众性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全年组织开展10余次以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大型群众文艺演出,参加人数1800人次;公益性放映2千多场次,观众达42.9万人次。文艺创作取得丰硕成果,推出一批创新文艺作品,获得社会积极反响。大型皖南花鼓戏《天下第一墨》入选2011年安徽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项目。社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2011年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工程进度,完成了88家农家书屋的遴选上报和建设工程,巩固扩大农村图书室规模。

十、人口、环境与人民生活

2011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86.6万人,人口出生率8.43‰,人口自然增长率3.09‰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1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95元,比上年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8938元,同比增长17.9%。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完善全民保障体系。2011年末全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6576人,新增5945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9935人,增加922人;工伤保险参保职工31149人,增加2534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629人,比上年减少5075人。城乡居民医疗参保率进一步扩大。2011年,全区城镇居民医疗参保人数12.9万人,增长4.9%;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66.7万人,增长2.1%,参保率上升到95.9%,同比增加了1个百分点。

人居环境优化,生活设施改善。2011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2.43%,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5.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2011末全区城镇社区老年服务设施238个,参与老龄人数54376人;成立老年人协会272个,参加人数41900人。共有各类福利院31个,床位2661张,增加302张;收养人数2454人,增加221人。农村自来水受益村157个,占94.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注:(1)公报中使用的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为当年价,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均生产总值指标计算使用年末公安部门户籍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