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舒城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383万美元,同比增长69.7%。其中出口7312万美元,同比增长68.4%。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5.7亿元,比上年增长9%。全县境内公路里程2262公里,高速公路6.8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4.1万辆,比上年增长20.8%。其中个人汽车3.8万辆,增长22.5%。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亿元;邮政业务总量3910万元。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2.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5.4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3.5万户。 七、财政和金融业 全年财政收入80180万元,比上年增长38.2%。其中中央级收入21158万元,同比增长38.6%;地方级收入53642万元,增长35.6%。国税部门完成26928万元,增长40.5%;地税部门完成35436万元,增长42%;财政部门完成17816万元,增长28.3%。工商税收61281万元,增长41.5%;耕地占用税723万元,增长2.7%;契税5134万元,增长18.9%;非税收入13042万元,增长34.8%。县直收入56453万元,增长33.4%。乡镇国地税收入23727万元,增长51.4%。全部财政支出241786万元,突破20亿元,同比增长36.4%,增支64524万元。其中民生支出完成201901万元,占财政支出总量的83.5%;同比增支56632万元,占增支总量的87.8%。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525245万元,比年初增加2778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3%。其中单位存款472631万元,增长15.7%;个人存款1004514万元,比年初增加183732万元,增长22.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907950万元,比年初增加20762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2%,贷款增幅超过存款增幅5.9个百分点。其中金融机构各项中长期贷款260410万元,比年初增加4767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金融机构短期贷款647540万元,比年初增加16046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8%。 金融机构实现利润2.7亿元,实现税收8121万元。4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5.5亿元,全年累计发放贷款26.0亿元;各担保公司在保余额35.6亿元;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全年实现税收2599万元;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4亿元。 八、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中等职业学校7所,专任教师301人,在校生10187人,毕业生1563人。普通高中11所,专任教师1065人,在校生20930人,毕业生6591人。普通初中44所,专任教师2101人,在校生34168人,毕业生13106人。小学264所,专任教师3352人,在校生48208人,毕业生870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为100%,初中阶段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重95%。在园儿童数17851人。 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7.8万册。全县通广播村392个,通有线电视村297个。县级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电视转播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1%。完成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实施了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万人。全年专利申请311件,专利授权163件,分别增长72.7%、1倍。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所1个,卫生监督所1个。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84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62人。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1845张。“新农合”参合人数达82.76万人,参合率97%。 万佛湖龙舟队在全国第九届民运会上获得龙舟比赛二等奖,在安徽省第六届农运会上囊括龙舟赛全部金牌。成功举办第四届省直机关万佛湖踏青环湖健身走活动、首届阳光体育全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展示大会、县第十届“农行杯”长跑赛。新建设农民健身工程16处,全县已有97处实施了农民健身工程。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000236人,男性519861人,女性480375人。其中18岁以下173893人,60岁以上160732人。 全年非私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4306元,增长1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818元,增长20.7%。居民储蓄存款1003611万元,增长22.3%。 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329人、20200人、36600人。城镇医保参保人数10.05万人。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登记参保58万人。全县农村低保户保障人数35060人,发放补助资金3359万元。农村“五保户”10163人,发放补助资金1613万元。为2257户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资金417万元。 十、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70%。年末全县已累计建成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级生态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8个和28个省市级生态乡村。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67起,死亡32人,伤95人。全年发生交通事故88起。刑事案件立案数1435件。民事案件发案数2600件。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为初步核算数,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