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当涂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2-08-04 马鞍山市当涂县统计局

2009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以“项目推进年”、“企业帮扶年”和“城乡环境建设年”为抓手,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化挑战为机遇,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不利影响,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全县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总量保持增长。初步预计,全县生产总值149.2亿元,增长18.4%。其中:一产增加值22.7亿元,增长5.1%;二产增加值91.7亿元,增长25.4%,其中工业增加值80.9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0.8亿元,分别增长25.1%和27.6%;三产增加值34.8亿元,增长13.3%。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963元(折合3362美元),比上年增加3737元。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17:59:24调整为15:61:24。二三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物价指数平稳。2009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8.3%,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分类别来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呈现“四升四降”格局。其中,食品类100.3%;烟酒及用品类100.5%;衣着类101.6%;家庭设备用品类97.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101.2%;交通和通讯类97.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99.3%;居住类88.0%。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81.4%,比上年回落18.6个百分点。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扎实推进。全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91.6%,比上年增加个9.5百分点。四大领域呈提升态势,其中,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87.0%,比上年增加8.7个百分点;生活水平实现程度为92.6%,比上年增加3.8个百分点;社会发展实现程度为94.5%,比上年增加14个百分点;生态环境实现程度为93.7%,比上年增加14个百分点。43项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中,有17项指标已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值。

全县行政区域面积1346平方公里。全县年末总人口65.0万人,其中男性33.7万人,女性31.3万人。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35.1万人,比上年增加0.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3.5万人,减少0.8万人;第二产业11.1万人,增加1万人;第三产业10.5万人,增加0.5万人。单位在岗职工1.5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6.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4.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2.5亿元,林业产值0.3亿元,牧业产值4.7亿元,渔业产值16.4亿元。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6192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0799公顷,粮食总产量42.9万吨;油料播种面积15988公顷,油料总产量4.0万吨;棉花播种面积3897公顷,棉花总产量0.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4563公顷,蔬菜总产量9.9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为2.3万吨;水产品产量为6.6万吨。

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全年河蟹产量1.2万吨,产值6.6亿元,被誉为“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67%。国家重点推广的循环农业项目零污染排放养殖场建成投产。新认证绿色食品11个,新增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面积6.7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6个,新培育省级农民创业带头人16名、市级117名。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全县工业总产值301.8亿元,增长25.8%。全县工业用电量12.3亿万千瓦时,增长17.4%。按快报口径,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0.9亿元,增长25.4%,工业经济对全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65.1%,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发展回暖,按快报口径,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57.7亿元,增长30.5%,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1.3%。按工业年报口径,全县规模工业年报户数达342户,完成产值213.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13.9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6.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0亿元;全县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41家。

建筑业巩固发展。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0.82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完成资质上建筑业总产值14.6亿元,比上年增长6.6%;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7.5万平方米,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9.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4.0亿元,增长44.5%。其中,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7.1亿元,增长45.6%;房地产投资18.5亿元,增长83.1%;农村投资完成8.3亿,减少10.2%。全年完成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8个,投资额32.5亿元;投资超亿元项目6个。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全年第一产业投资5.7亿元,增长131.6%。第二产业投资105.3亿元,增长30.4%,其中:工业投资104.6亿元,增长33.7%;第三产业投资62.9亿元,增长69.4%。三次产业投资比由2008年的2.1:67.1:30.8调整为3.3:60.5:36.2,第一、三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上升1.2、5.4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市场销售持续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亿元,增长19.9%。分地区看,城乡市场全面协调发展,全年城镇和农村市场分别实现零售额13.6亿元和15.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9.9%和20.0%。分行业看,批发业和零售业25.9亿元,增长19.5%;住宿和餐饮业3.1亿元,增长20.3%。

消费需求保持旺盛势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5926元,比上年增长11%。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11740元。

实际利用内外资成效显着。全年招商引资内资到位资金93.1亿元,增长50.9%,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8.3亿元,增长33.7%。实际利用外商投资6117万美元,增长21.9%。

对外经济继续发展。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8005万美元,增长1.8%。其中:进口额213万美元,减少61.7%,出口总额7792万美元,增长6.7%。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出行更加便捷。全县境内公路里程181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为11182辆,比上年增长35.2%;私人汽车达6950辆,同比增长46.6%。新增城市道路8公里。

邮电业发展迅速。全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0.4亿元,增长23.3%;全县完成电信业务总量5.3亿元,增长26.3%。年末本地电话用户数17.3万户,增长2.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2.6万户,增长17.0%;国际互联网用户19501户,增长37.4%。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运行状况良好。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8亿元,增长15.5%;中央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8亿元,增长12.1%;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9.2亿元,增长19.0%。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全年一般预算支出为17亿元,增长28.8%。其中农林水事务、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教育支出分别为1.3、0.2、1.4、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