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凤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04 滁州市凤阳县统计局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硅(玻璃)产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家级现代农业强县”目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县经济呈现出: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工业保持较快增长,需求转旺,效益提高,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103263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1571万元,同比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441032万元,同比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310036万元,同比增长10.5%。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7.3:41.3:31.4变化为27.3:42.7:30。人均生产总值达13584元(折合2156美元),比上年增加2145元。

年末全县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2.27万人,城镇非私营在岗职工1.8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7315公顷,同比增长1.1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5899公顷,油料播种面积7255公顷,棉花播种面积523公顷,蔬菜播种面积5642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747095吨,继续保持全市第二,同比增长2.5%。油料产量20645吨,同比增长3.1%;棉花产量582吨,同比下降11.7%。蔬菜、水果在品种优化的基础上平稳发展。

年末全县生猪存栏247230头,同比增长1.2%;全年生猪出栏367690头,同比增长0.6%。全年肉类总产量46781吨,比上年增长3.6%。全年禽蛋产量22513吨,比上年增长0.43%。奶类产量501吨,同比增长24%。水产品产量39130吨,同比增长3.1%。

全年当年造林面积1314公顷,零星植树450万株。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1%。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2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实现农业增加值14.7亿元,占全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52.3%;养殖业增加值12.8亿元,占全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45.3%。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11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05.45万千瓦,同比增长8.4%;拖拉机7.9万台,同比增长2.9%。全县全年农村用电量9702万千瓦时,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57699吨,农用柴油使用量6639吨,农药使用量1502吨。

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有效灌溉面积58.65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43.16千公顷,已建成水库110座,总库容38040万立方米。堤防总长度69公里,保护人口10万人。水利蓄水工程年实际供水量13554万立方米,年末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66.37万人,农村饮水工程全年供水量440万立方米。

三、工业和建筑业

我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继2009年跨过60亿元,2010年超过80亿元,今年又突破了百亿元大关,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18.91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24亿元,同比增长18.9%。

企业规模明显壮大,产值超亿元企业成为全县工业增长的主力军。201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3户,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6.36亿元,占全县6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81.0%。其中产值超6亿元企业4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8.13亿元;产值在2亿元到6亿元之间企业14户,实现工业总产值46.42亿元;产值在1亿到2亿元之间1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1.81亿元。亿元企业的快速增长,有力地带动了全县工业的较快增长。

轻工业生产明显快于重工业,对拉动工业快速增长贡献大。2011年,全县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63亿元,同比增长12.9%,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为34.2%,拉动工业增长个6.5百分点;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6亿元,同比增长24.8%,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为65.8%,拉动工业增长12.4个百分点。轻工业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都明显高于重工业。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47.5:52.5变化为51.6:48.4。

2011年,全县13个大类行业全部增长,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6.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4.2%,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6.5%,拉动全县工业增长6.9个百分点。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中水泥产业实现增加值4.63亿元;硅(玻璃)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达11.36亿元,同比增长13.2%。

主要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在全县上报的9种产品中,有8种实现增长。其中,平板玻璃产量787.11万重量箱,同比增长29.2%;水泥熟料产量294.31万吨,同比增长14.3%;水泥产量225.18万吨,同比减少15.0%;人造板产量13.4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9.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2.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8699万元,同比增长14.0%。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4户,全年共完成总产值151372万元,同比增长31.7%,实现利润总额4996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今年以来,我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稳步推进城市建设,投资总量稳步攀升,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态势良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年累计完成86.52亿元,同比增长27.2%。分城乡看,城镇项目投资75.3亿元,增长43.3%;房地产投资9.38亿元,下降17.8%;农村非农户投资1.84亿元,下降55.1%。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33亿元,增长12.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6.11亿元,增长13.4%,其中,工业完成投资41.9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09亿元,增长53.3%;一、二产投资占总量的比重基本未变,三产投资占比加大,对全县投资增长贡献较大。商品房销售面积26.9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2%。保障性住房建设2869套,同比增长93.46%。

五、国内贸易

2011年,我县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2亿元,同比增长19.2%。分城乡看,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87亿元,同比增长17.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25亿元,同比增长22.3%。按企业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11.5亿元,同比增长60.8%。全县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26.23亿元,占社会消费品总额的84.3%,同比增长17.4%。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11年,全县进出口总额2443万美元,同比增长46.6%,其中:出口总额1516万美元,同比下降3.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006万美元,同比增长138.6%。

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0亿元,比上年增长49.4%,其中:省外境内资金88亿元,同比增长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