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毛集实验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毛集实验区统计局 2012年3月20日 2011年,全区人民在区工委、区管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以“生态立区、旅游兴区、工业强区、创新活区、民营富区、统筹带区”的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凝心聚力,扎实苦干,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表现出区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农业生产形势趋好,工业生产增长提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猛,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民生状况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9728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091万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10694万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36498万元,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为25.4∶56.1∶18.5。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1%、77.1%和13.8%,分别拉动GDP增长0.9、7.9和1.4个百分点。按年末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783元(折合约2346美元),比上年增加481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26304元/人,比上年增加2872元。 全社会从业人员75000人,年末乡村从业人员63909人,其中,第一产业20975人,减少1106人。年末在岗职工7149人(不含个私企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5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稳定增产的基础仍然薄弱,特种经济作物和养殖业不上规模,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转变;工业化水平较低,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产业化和民营企业发展的进程有待提升。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8626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240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20717吨,比上年增加2382吨,增长2.0%,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小麦59360吨,增长0.1%;秋粮总产61341吨,比上年增长4.0%;油料产量462吨,下降44.7%,蔬菜产量39912吨,增长11.8%,瓜果产量28388吨,增长21.1%。 全年全区生猪存栏16037头,比上年增长0.3%;出栏45944头,增长1.2%。禽蛋产量5218吨,比上年增长3.1%。肉类产量7098吨,增长0.3%。水产品产量9063吨,增长4.0%,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3880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牧业产值22023万元,增长28.1%;实现农业增加值50091万元,增长3.7%,其中养殖业增加值24070万元,占农业增加值比重为48.1%。 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3.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农用拖拉机10045台,下降0.9%;农用运输车323辆,下降5.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0976吨,增长0.7%。全社会用电量8112万千瓦,增长9.9%。全年全区共完成土石方工程48.5万方,新修防渗渠道13.5公里,加固堤防6.1公里,清淤沟渠9.1公里,清理整修田间沟渠34条22.5公里,新建田间配套建筑物156座。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社会工业完成增加值100981万元,同比增长14.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2.0%,拉动GDP增长7.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4303万元,增长14.5%,规模工业个数达12家,净增20.0%。 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8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42.4%;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生产步伐稳健,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1905万元,同比增长34.7%,实现工业增加值17452万元,同比增长26.0%;水泥生产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999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2%,实现工业增加值4934万元,同比增长55.7%。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年生产水泥26.6万吨,加工大米19.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2.0%和23.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838万元,同比增长56.1%,工业企业完成利税总额6333万元,增长28.2%,其中利润总额5668万元,增长29.2%。上述表明,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良好,企业经济效益持续提高。 建筑业健康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25560万元,增长29.4%;完成增加值9713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871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76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543万元,比上年增长42.1%。其中,城镇投资92386万元,增长47.7%;农村非农户投资40698万元,增长7.9%。 从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的三次产业看,全年一产投资完成5379万元,二产投资为49583万元,三产投资完成7812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4.1%、107%、24.6%。从开工时段上看,全年投资项目个数共65个(续建项目个数33个、新开工项目32个单纯购置项目0个)。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459万元,商品房销售面积12255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3080万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850万元。本年资金来源19040万元,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69812平方米,项目规划建筑面积311726平方米,规划住宅套数2188套。 五、贸易和引资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093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零售额8857万元,增长38.1%。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2011年我区实际到位资金累计引进内资为17.5亿元,同比增长16.7%,利用外资为155.5万元美元,同比增长122.8%。全年我区在谈项目共32个,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6个、工业项目13个、旅游文化项目1个、其他项目11个;在建项目共38个,其中城区项目21个,景区项目4个,园区项目13个。第18届豆腐文化节上我区共签约项目11个,总投资额33.21亿元。第6届中博会上我区共签约项目3个。第7届徽商大会上我区共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额6.2亿元,11月17日,淮南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我区共有17个项目集中开工,项目累计总投资额达到14.57亿元,有力地实现了招商引资的大跨越。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2010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80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0%;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周转量1356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0%。 邮政电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93万元,比上年增长15.5%;电信业务总量1056万元,增长13.5%。年未电话交换机容量35000门,新增固定电话机用户数300户,年未达到16000户。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24967万元,比上年增长3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640万元,增长58.4%。财政支出30454万元,增长70.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117元,增长36.8%,教育支出5481元,增长13.4%,农林水务支出5607万元,增长56.1%,社会保障支出1954万元,增长15.1%,医疗卫生支出2722万元,增长86.6%,科学技术支出426万元,增长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