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毛集实验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2012-08-03 淮南市毛集实验区统计局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5270万元,比上年末增加28044万元,增长28.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9092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1620万元,增长15.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346万元,比上年末增加3304万元,增长11.0%。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11年全区拥有普通中学11所,小学27所,职业高中1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077人,小学在校学生7917人,专职老师33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分别为100%和51.5%,幼儿园6所,在幼儿园(班)1696人。2011年校安工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史集小学480平米教学楼已竣工,职教中心教学楼建设项目二层主体已完成,支持力度逐步加大,校舍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促进了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2011年共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4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5项,市级15项;《毛集实验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为国家“十二五”首批民生科技项目,安徽仅4个项目,毛集获支持额度最大为120万元;国家农业科技成果项目成功获批打破淮南市连续4年未获此项项目的局面;国家创新基金实现毛集零的突破。目前已立项14项,到位资金518万元,带动全社会R&D投入2300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艺创作成绩飞跃。2011年,成功申报毛集镇花家湖社区马戏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项目,并获省级批准。在全市首批编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区有11项入编。

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区卫生机构8个,其中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3个;医疗病床212张,卫生人员265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02人,每千人拥有病床数1.6张。

2011年,完成了民生工程体育项目12家体育健身场地的建设任务。积极参加省市举办体育活动,组队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农民文化体育节,其中三人蓝球获得第五名,男子拔河取得第二名,女子拔河取得了第三名好成绩。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户籍人口统计,年末全区总户数为44530户,比上年增加1808户,总人口133453人,比上年增加40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618人,农业人口261人;城镇化率为21.4%,比上年末提高0.1个百分点。据计生部门统计,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3.50‰,死亡率为7.84‰,自然增长率为5.66‰。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6元,比上年增长20.0%,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0139元,比上年增长110.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98元,比上年增长17.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88元,增长37.2%,其中食品支出1460元,增长7.9%,交通和通讯支出197元,下降51.7%,居住支出1237元。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1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2011年我区共落实城市低保对象14225户次,24950人次,保障面为7.7%,人均月补差243元,共发保障金605.7万元;实现了农村低保应保尽保,2011年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7798户次,38623人次,发放保障金额450.54万元,低保覆盖面达3.1%,人均月补差117元。全区共有22650名居民参加了居民医保。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保护已全面落实。年末全区37个在建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全年共完成污染治理项目9个,完成投资450万元。全年共办理环境信访与投诉案件22起,其中:大气污染投诉3起、其它环境投诉19起;结案率和群众满意率均为100%。现已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个,市级生态示范村23个。

全年发生火灾事故105起,社会抢险救援47起,直接经济损失450万元,全年发生交通事故87起,直接经济损失37.4万元,比上年下降17.8%。

注:1、公报中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增幅按可比价格计算。

3、工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幅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