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清浦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在宏观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据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9亿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37.51亿元,同比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57.03亿元,同比增长15.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7.3:38.7:54.0调整为6.8:37.0:56.2。 一、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全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7亿元,较上年增长14.9%。其中农业总产值8.94亿元,增长13.5%;林业总产值0.12亿元,增长19.1%;畜牧业总产值2.52亿元,增长20.8%;渔业总产值0.51亿元,增长12.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8亿元,增长13.6%。 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据统计,2011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3.66万亩,增长2.0%;亩产481.6公斤,增加4公斤;总产量11.39万吨,增加0.31万吨,增长2.8%。全区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2万亩,2011年12月江苏省第一个成功注册的设施蔬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淮安红椒”发展高层研讨暨产学研对接会成功举办,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全年蔬菜产量20.85万吨,增长19.2%。 林业工作更靓。省级绿化示范村整体推进并通过验收,全省森林抚育现场会在清浦召开。全区共完成植树70.3万株,完成成片造林4305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5万亩,其中新建林网0.5万亩;四旁植树52.3万株;新建成28个绿化示范村,栽植各种景观树近10万株;建设林下设施养殖示范点6个;补植完善高速公路绿色通道39公里。 畜禽价格高位运行,养殖效益明显提升。据统计,2011年全区共出栏生猪7.82万头,同比增长6.8%;猪肉产量6703吨,增长16.2%。年末,全区生猪存栏5.95万头,同比增长9.8%,其中能繁母猪0.57万头,增9.6%。2011年家禽累计出栏139.42万只,同比增长8.0%,年末存栏125.42万只,同比增长8.7%。禽肉和禽蛋产量分别达到2091吨和7852吨,分别增长8.0%和9.9%。 渔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新增高效渔业面积1000亩,高效渔业面积达到7900亩,占养殖总面积的79%。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830吨,增长0.8%。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区农机总动力15.45万千瓦,同比增长4.5%;拖拉机拥有量达到9981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91台、小型拖拉机9575台。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列统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6.07亿元,同比增长23.3%。完成工业增加值23.38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盐河镇工业生产增长最快,产值累计增幅为96.9%;黄码、和平镇增长次之,增幅分别为69.9%和65.0%。总体上我区列统工业生产以快速稳定的态势发展。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良好。列统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9.46亿元,同比增长22.2%;实现利税10.01亿元,同比增长27.4%;其中利润6.11亿元,同比增长23.9%。 从行业类别上看,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原料制品业、纺织业等行业占据全区经济主导地位。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9.92亿元,占全区列统工业企业销售额的18.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4.16亿元,占全区列统工业企业销售额的12.9%;化学原料及化学原料制品业和纺织业销售收入也分别达到了11.94亿元、10.58亿元。 同时,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三个行业分别实现利税2.12亿元、1.64亿元和1.02亿元,在全区占据前三位。 全年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46.37亿元,同比增长30.2%。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5.76亿元,同比增长30.2%;安装工程产值0.60亿元,同比下降78.6%。实现利税总额1.28亿元,同比增长70.7%。全年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6.0%。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有效投入增势强劲。全年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9.39亿元,同比增长21.4%。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2.21亿元,同比增长32.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66亿元,同比增长26.6%。全年基本建设和其它投资项目72个,本年新开工项目54个,本年投产项目62个,建成投产率86.0%。其中城镇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9个,本年投产项目50个;农村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3个,本年投产项目12个。 房地产业开发总量继续增加,房产市场供需两旺。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2.5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年底在建商品房施工面积达198.34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38.92万平方米;本年竣工面积34.41万平方米。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7.4亿元,同比增长10.6%.商品房销售面积40.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 四、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全年新签外资项目17个,合同外资金额16302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3293万美元;全年进出口总额15594.3万美元,同比增长45.0%,其中出口12336.24万美元,同比增长18.1%;全年完成外经营业额659.3万美元,同比增长9.5%。 五、国内贸易 市场消费需求呈现“规模扩大、速度较快、结构优化、层次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促进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1亿元,同比增长22.4%。在总额中,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54.10亿元,同比增长22.3%;乡村零售额3.31亿元,同比增长23.4%。按商品形态分:餐饮收入额7.39亿元,同比增长19.0%;商品零售额50.02亿元,同比增长22.9%。市场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区商品交易额在亿元以上的重点商品交易市场4家,交易额已达32亿元。 六、财政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4.30亿元,同比增长45.7%。其中:上划中央收入4.29亿元,增长22.8%;地方财政收入20.01亿元,增长51.8%;一般预算收入15.52亿元,增长40.5%;基金收入4.49亿元,增长110.1%。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全年财政总支出22.48亿元,同比增长49.2%。其中:地方财政支出17.48亿元,增长50.7%;一般预算支出13.11亿元,增长28.9%,基金支出4.38亿元,同比增长206.3%。在一般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0亿元,增长19.0%;公共安全支出0.36亿元,增长5.0%;教育支出2.81亿元,增长53.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5元,增长46.8%;医疗卫生支出0.60亿元,增长44.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56亿元,增长145.1%;农林水事务支出2.10亿元,增长5.9%;科学技术支出0.29亿元,增长40.0%;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0.05亿元,增长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