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宣汉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9-19 达州市宣汉县统计局

宣汉县统计局

(2008年2月29日)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按照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紧紧围绕“三大目标”,强抓扩权强县大好机遇,加大城乡互动发展的统筹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全县经济继续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GDP)达7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0%,增速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3.8亿元,增长29.7%;第三产业增加值23.6亿元,增长11.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1%、61.3%和27.6%。从需求的角度看,“三驾马车”仍然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稳中趋旺,其中,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9.4%,总消费为39.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7401元,增长13.8%,按当年汇率折算,约合993美元。企业效益显着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6964万元,增长41.9%。财政收入稳步增加,全县财政总收入40898万元,增长46.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115万元,增长45.7%。

经济结构变化明显。2007年,在全县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7.6:28.8:33.6变为38.6:30.9:30.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较上年更趋合理;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全县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县城镇化率为22.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41.9亿元,其规模超过了国民经济的一半,占GDP的5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4%。

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实施了教育资助、医疗保障、就业促进、最低生活保障等13项惠民行动,筹措惠民资金3.8亿元。启动了廉租房试点工作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成立惠民帮扶中心,设立5个分中心和10个帮扶窗口,建成惠民超市2家、医院1所、药店3家、乡镇帮扶站10个,提供帮扶服务1.6万多件,落实帮扶资金114.3万元。成立群众接待中心,累计接待群众1000多人次,受理诉求516件,办结率达100%。在乡镇、社区、学校等重点行业、场所设置警务室113个。在公路上新增警示牌664块、警示桩505处、减速带70米、防撞墩1300多个、防护栏30处1.5万余米。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受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0%。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5%。在食品类中,水产品价格上涨7.9%、粮食价格上涨9.2%、鲜菜价格上涨6.5%,猪肉价格上涨54.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5%。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8%。全部原燃材料购进价格上涨4.3%。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偏小,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市的15.1%;农业基础仍不稳固,抗灾能力不强,乡村公路等级率低,产业化水平还较低,农民增收难度大;物价上涨过快,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降耗难度较大;财政实力不强,支出压力较大;安全生产形势仍很严峻,维护社会稳定压力仍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城乡统筹发展任重道远。

二.【农业】

农村经济再创新高。2007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产值(现价)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19.6亿元,增4.2%;林业产值0.9亿元,增5.3%;畜牧业产值24.9亿元,增4.6%;渔业产值1.5亿元,增12.9%;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1.1亿元,增长10.2%。

种植业结构小幅调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4854公顷,比上年减少4323公顷,下降3.6%;油料作物29426公顷,增加849公顷,增长3.0%;药材2560公顷,增长0.4%;蔬菜、瓜果13930公顷,下降32.4%。优质水稻、优质小麦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继续得到推广。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27517公顷,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4.2%;优质小麦种植面积10264公顷,占小麦种植面积的79.8%;优质油菜籽种植面积23629公顷,占油菜籽种植面积的80.3%。

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55.08万吨,较上年增长11.8%(见表1),创下历史新高;油料产量7.43万吨,增长4.6%;茶叶产量0.2万吨,增长3.8%;水果产量6.17万吨,增长3.0%;其它农作物产量随着结构调整变化,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养殖业发展稳中趋缓。全年生猪出栏达114.33万头,增长1.5%;牛出栏13.52万头,增长3.0%;羊出栏41.05万头,增长2.0%。主要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全年肉类总产量13.88万吨,增长2.7%。其中,猪肉产量8.74万吨,增长3.5%,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为63.0%;牛、羊肉产量2.33万吨,增长3.1%;禽肉产量1.48万吨,增长1.3%。水产品产量1.95万吨,增长20.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74公顷,保证灌溉面积26360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达6819万千瓦小时,增长4.3%,其中,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2万千瓦,增长6.2%。全年化肥施用量15.22万吨,增长2.6%。

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全县整合项目资金6000万元投入新农村建设,建设市级示范村4个、县级示范村30个。建设香菇园区1个、蘑菇基地2个,带动食用菌种植3000亩。培训农村劳动力8.5万人次,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30万人次,实现劳务总收入18亿元。新建微水工程1200处、人饮工程18处,解决了2.7万人的饮水困难,改厨、改厕、改圈6100户,新建沼气池5400口,硬化田间道、户间道79.2公里。建成通乡、通村水泥路464.3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迅速。2007年,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166672万元,增长28.7%,增幅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1%,拉动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6663万元,增长32.5%,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0%。

工业经济效益显着提升。全县全部工业完成销售产值263064万元,增长43.9%,产品销售率达9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8586万元,增长38.2%;实现利税19393万元,增长48.1%;实现利润总额6964万元,增长41.9%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2007年,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71309万元,比上年增长32%。全年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47.3万平方米,增长8.6%;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6.3万平方米,增长16.5%。全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592万元,比上年增长42.0%;实现税金总额7313万元,比上年增长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