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连云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2-09-10 连云港市连云区统计局

2011年,连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沿海崛起、实现新的跨越”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生态连云”的奋斗目标,积极抢抓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深入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等各类发展要素叠加汇聚的重大机遇,以承担的15项市重大事项和区“136”重点工程为主抓手,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经济保持快速发展。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41亿元,增长17.5%,增幅居全市第一,创近年来最好水平。GDP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二产对GDP拉动较大,一产、三产占比基本与去年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7亿元,同比增长0.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5.6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1.54亿元,增长21.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3.2亿元,增长16.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全区经济结构由2010年7.9:43.4:48.7调整为5.4:46.1:48.5,占比一产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5个百分点,二产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7个百分点,三产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2个百分点。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完成区政府机构改革评估、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成立海州湾街道办事处,优选村居书记主任专项事业管理,提高社区干部工资标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大做强海发集团,获批成为苏北首家特殊类贷款公司,13亿元企业债券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成立区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第二家小额贷款公司,引进长城证券,引导规范民间借贷,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二、农业

特色农业培育壮大。2011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99亿元,较上年增长0.2%,其中渔业产值6.12亿元,增长0.2%;农林牧产值0.84亿元,增长0.2%。全区水产品产量55105万吨,增长15.5%。年末,全区实有耕地面积381.2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18.3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42.3公顷;棉花播种面积4.7公顷;油料、蔬菜和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71.4公顷。粮食总产量3019吨。

积极发展特色渔业,以紫菜为龙头的海水养殖达11万亩,紫菜年产量7亿张,享誉全国紫菜第一区。国家海洋经济试点调查工作顺利通过验收,竹岛成功申报为全国首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3家,实现农产品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新建防火通道10公里,完成封山育林5万亩,实施幼林抚育9000亩,加强病虫害防治,森林覆盖率达37.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加快连云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形成园区路网30公里、管网20公里,污水处理厂、消防站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绿化美化亮化有效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载体更加坚实。主攻重大产业项目,新开工欧亚气体、中联水泥等过亿元项目10个,新竣工投产赛孚燃油、东堡专用车等过亿元项目10个,园区落地项目达到10个,总投资28亿元,盐化、金属材料、现代物流三大产业加速集聚。加快规模企业培育,全年新增规模企业6个,东茂矿业、中彩科技产值分别突破20亿元、10亿元,全区规模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均超百亿元,创历史新高。连云经济开发区在全省省级开发区排名由71位跃升到54位。

工业生产高位增长。全区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3.91亿元,较上年增长29.8%。实现全部工业现价产值137.69亿元,较上年增长58.4%。其中规模工业现价产值101.73亿元,增长91.2%。在规模工业中,股份制企业工业产值为72.5亿元,较上年增长122.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产值为25.07亿元,增长40.2%;私营企业工业产值62.95亿元,增长171.3%。

工业效益大幅提高。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1.21亿元,较上年增长101.2%;利税总额5.51亿元,增长122.8%;利润总额4.44亿元,增长111.4%;全区47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了赢利。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9.5%,较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用电量达12139万千瓦时,较上年增长43.5%。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区16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27.91亿元(不含国外施工产值),比上年增长35.8%。竣工产值16.21亿元,比上年增长2.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48.12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7.8%,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达65.52万平方米;期末从业人员达12171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99.83亿元,较上年增长19.9%。二产和三产投资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作用明显,第二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6.03亿元,较上年增长64.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3.04亿元,下降3.7%,占全区总投资的53.1%。

房地产开发市场平稳运行。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20.52亿元,较上年增长37.3%;施工房屋面积241.58万平方米,较上年下降1.2%;其中住宅面积178.14万平方米,较上年下降5.7%;竣工房屋面积完成39.1万平方米,较上年下降18.9%。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32亿元,较上年增长7.8%。

五、城市建设

新城建设加快推进。加快连云新城建设,完善商务功能配套,完成软基处理800亩,法院业务楼、检察院技侦楼交付使用,西墅闸主体完工,海湾路等5条道路建成通车,海湾路景观桥、海滨大道东段工程开工建设,铺设水电管网10公里,完成胜利湖南湖亮化、湖滨西路绿化工程,海州湾花园、保利海上五月花等一批高端房地产项目加快推进。中央商务区建成山海景观轴部分步道与景观平台,完成翔龙湾地块征收1.3万平方米,金港湾大厦、金海大厦逐步交付使用,东方顺福大厦、帝豪阳光国际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城形象明显提升。

老城功能加快完善。实施海棠路、大港路等重要节点景观提升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启动海棠路以西雨污水整治工程,院前大沟清污疏浚全面完成,疏浚区乡村三级河道1.1公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水榭花都、映象西班牙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新开工面积6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9万平方米。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新建成小区物管组建率达100%。加快推进板桥新城规划建设,张艞村征收搬迁工作基本完成。

城市管理加快提升。以深入开展“四城同创”活动为契机,加强数字化城管建设,区便民服务二级平台与市便民服务一级平台顺利对接,并与“12345”政府服务热线有机整合。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完成区垃圾处理服务中心主体工程,投入420万元新购一批环卫设施。加强城管综合执法,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扎实开展涧沟治理、户外广告、马路市场、散货堆放运输等专项整治活动,全年拆除违建7100余平方米,市容市貌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推进城区美化亮化工程,刷新亮化金港湾、阳光国际等楼体1.4万平方米。强化城区交通秩序整治,市民文明交通意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