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新浦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注册外资实际到帐2898万美元,同比下降19.8%。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新增个体工商户10955户,私营企业5859户。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11年进出口总额8.14亿美元,增长8.5%,其中出口7.26亿美元,同比增长31%。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教学高地基础夯实。教育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投入1.2亿元,建成教学综合楼3所、塑胶跑道12个,新建改建校舍4.5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债务全部化解,全区中小学办学条件均达省定教育现代化标准,省标准幼儿园比例达100%。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托管工程,建立城乡校长交流制度,40%以上新录用教师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农村学校教学活力不断激发。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达100%,学前三年入园率、初中生升学率稳定在98%以上,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00%安排入学,留守儿童全部纳入关爱工程。规范办学行为,新浦中学成功创建省三星级高中,新浦区荣获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区等荣誉称号。2011年末,区属普通高中在校生数为1575人,普通高中占地面积2.81万平方米;初中在校生6633人,普通初中占地面积25.5万平方米;小学在校生22637人,普通小学占地面积38.04万平方米。 科技创新工作亮点纷呈。2011年全区共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项,省级项目29项,市级项目49项,获批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项目3项,市级项目18项,争取各级科技经费1770.33万元;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1项,获批16项;申报省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3项,省级博士集聚计划3项。5家企业获批为省民营科技企业,连云港东海硅微粉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新标准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积极组织申报江苏省硅电子信息基础材料科技产业园,编写相关申报材料上报省科技厅。2011年共完成专利申请量497件,授权量531件。 八、文化和卫生 文体事业全面进步。文化体育事业活力增强。文化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投入2亿元,改扩建乡镇文化站4个,建成社区文化小广场42个、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35个,引进现代化影院4个,新浦文化馆获评国家二级馆,实现城乡群众文体中心全覆盖。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150支民间文体健身队伍常年活跃在各个社区,“元宵节焰火晚会”等节庆文化品牌影响广泛,承办全国农民健身秧歌大赛,新浦区秧歌队在全国、全省比赛中屡获金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显着,修缮南城城隍庙,《童子戏》、《花果山传说》等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文化下乡活动常态开展,送图书下乡2.2万册,送电影下乡600余场次。成功创建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模范区,新南街道、星化社区在“万家社区图书援建读书活动”中受到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单位联合表彰。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卫生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投入2030万元,改扩建乡镇卫生院4家、村级卫生室26家,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成率达98%。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与市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对口支援方式,建成省级卫生监督体系和苏北首家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启动“社区医生进家庭”活动,村级卫生室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被授予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称号。新浦区行政管辖内拥有卫生机构337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913张,卫生技术人员4224人,其中执业医师1651人,注册护士1838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乡镇村覆盖面100%。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达98.88%。 九、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新城开发步伐加快,完成滨河新区3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规划六路、郁洲北路、振华路、浦发路、大浦河桥建设;建成润科现代服务中心,花果山大道、凌州东路实现通车,建成区面积由31.2平方公里扩大到42.7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86.6%。旧城改造强势推进,实施解放东路片区、通灌北路片区等旧城改造项目60个,按照新征收条例在全市率先试点改造东圣变压器厂地块,妥善解决南极北路、市气象局地块等一批拆迁遗留问题,累计拆除各类危旧房面积90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23万平方米,新建现代化住宅小区70个。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新建改造城区主次干道40余条,整治便民路120余条,建成南极北桥,打通南极北路,更换人行道板5.1万平方米。省市重点工程保障有力,宁连高速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着,圆满完成疏港航道、242省道、临连高速、新沭河治理、蔷薇河下游疏浚等重点工程征地拆迁,累计征地4000亩。 生态城区建设加快。绿化新浦亮点纷呈,建成青年公园、玉带河滨河景观带,完成云台山景观生态林一期工程,实施新浦公园改造,全区新增特色游园38个,创建省、市级园林式单位43家、优秀居住小区14家,新建改造绿地508公顷,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高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5个、4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高于标准1.5平方米,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考核验收。环保基本国策严格落实,加强环境监管,严格准入制度,强化综合整治,治理排污不达标企业11家,拆除浴室小锅炉130家,城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91%、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100%;配合完成大圣湖备用饮用水源工程和东海尾水排放通道工程,蔷薇河饮用水源地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全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3.4%。 市容环境明显改观。“四城同创”深入开展,新浦区跻身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行列。城区更加整洁靓丽,妥善处理玉带河23条船只、千余辆非法营运残疾人车等管理顽疾问题,建成马路市场疏导点14个,新增美化亮化面积220万平方米。环卫设施不断完善,累计投入1.8亿元,更新环卫专用设备65台,新建改造垃圾中转站5座、公厕134座,主要干道机械清扫率达100%。环卫工人待遇不断改善,人均年工资增加6000元,实现倍增目标。数字城管开通运行,解决市民反映热点难点问题1.1万件,办结率达97.9%。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实施道路保洁权拍卖试点,推行“三分钟”、“百米一岗”、“机扫人保”等环卫作业模式,制定出台环卫保洁权下放、领导干部创建联系点等8项制度,“领导干部周六义务奉献三小时”等6项主题活动在全市影响较大。 社区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社区办公条件明显改善,社区两房平均面积从不足100平方米增加到400平方米,7个社区超过1000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启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广“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新模式,社区公共服务效率与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特色社区创建深入开展,建成市级以上和谐社区41个,和谐社区达标率达55%。居家养老服务经验在全市推广,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78个。新浦区荣获省社区建设示范区、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区,省级双拥工作模范区“四连冠”,新南街道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各社区荣获国家和省市表彰200余项。 |